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一)
2018年10月29日   13:15 | 来源:中国发布网

自 序:
 

  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是中国传统武学中的瑰宝。源自道教张三丰所创,后经王宗岳传授至赵堡镇蒋发,世代相传到我辈为第十二代传承人。
 

  我和老伴姬振华自幼习武至今已有六十余载,在继承列位先师所传授拳法的基础上,我二人把所学的各门武学的功理、功法经过多年的习练、研究、总结、提炼出精华和心得融入到武当赵堡这套太极拳中,按照王宗岳的拳谱为指导,以武术的《九要论》为行拳的标准,形成目前这套89式内家功拳法,全套拳法均用意念引之,因此将其正式命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
 

  为了传承和弘扬此拳种,使这一珍贵、稀有、独门的古拳术得以流传,故作此书,与广大习内家拳武术的同仁共享之。
 

  本功法始终以意念、阴阳贯穿其中。虚实转换,循环无端,凝神守静,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术。习练此拳可以壮人体魄,充人精神,发人智慧,达到为人所不能的境界和效果,正所谓文可养生,武可御敌。

  唱歌不能离谱,同样拳法亦遵照古拳谱为指导谱曰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肋下气把裆撑,胃音开劲两锤挣,五指抓地上弯弓,拿着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的习功方法为指导。行功、走架时必须做到以意领气,以气领身,以身领手、并做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练功时臂掤圆不现肘)。
 

  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我们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最浅显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将这套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阐述明白,有益于广大武术爱好者习练。照片上的动作也是按照习练者“立规矩”的要求去做的。就如同书法中之楷书,以供习练者临摹。
 

  古语云:“只有状元的徒弟,没有状元的师父”。希望这本书能对喜欢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的朋友和武术爱好者有益,共同将此太极拳法及中华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向此书编写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徒儿周旭、郭兆东、颜昭生、马玉柏、王健、曹立功表示感谢!

  周少学 姬振华
 



  一、 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臆解
 

  古谱曰:太极拳,圣人缘,“六合八法”是祖先。太极八卦、心意拳,武当隐君流远源。头趟冲糟单鞭式,二趟掤将挤捋按,三趟采挒肘靠式,四趟行气周身转,五趟扽涮摇拧插,六趟抖擞劲要动。若问此拳谁缔造,华岳真人乃陈抟。
 

  此拳相传为张三丰受陈抟老祖隐睡武当的影响,习得动静相间的内功拳法。偶见蛇鹤相斗中诱发真谛,悟得灵感,三丰拳经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之先本为无极,二者浑然不分,故为太极之母,阴静阳动,阴息阳生,万物负阴而抱阳,黑白相拥,阴阳相交,始育万物。太极从无极开始,隨“一动无有不动”行拳之始,即呈太极之象,阴和阳、虚和实、刚和柔始终贯穿其中,相互依赖、互为其根。
 

  人体就是一个太极体,(也是个小宇宙体)头顶阳天、脚踏阴地、任、督二脉及脏腑均可用五行和阴阳对照辩解。加上科学的运行规律,人体太极直接成为传统中医学、经络学、医易学的重要依据。太极动静的学说直接成为养生学的基础,它的外部和身形运作也分阴阳,上、下虚实及互变对称的平衡等均是太极的内涵。
 

  太极拳为万拳之母,它即含人体内运作的最大限度和规则的拳术架式,又是人体生理生化阴阳运行的规则和规律。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意先行,拳不到意先至。它是平圆、立圆、三维圆的运动;走弧圆形、法螺旋劲、缠丝劲(运手)等都是太极拳的内功之说,它是独一无二的以柔克刚见长的拳种,柔化功从理论到实践是其他拳种所不能及的,它的刚和柔是内功高级阶段易道合一的产物,即柔中寓刚、刚中寓柔、只有内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阶,拳才可达极至。
 

  此太极拳始终以意念贯穿其中,阴阳转換,循环无端,凝神守静方能修此拳,它以其动静结合,内外兼修悟刚柔克制化之理,以达到以柔克刚、绵理藏针、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之术。
 

  习练太极拳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壮人体魄,充人精神,发人智慧,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百病不侵,为人所不能的境界和效果。
 

  太极拳系道家之理,即阴阳和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內外运行之规律而形成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的強身防身之拳种。它依照人体科学原理和传统文化,即易经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精髓,它与这两者有着千絲万缕的联系。
 

  太极拳以圆为形,圆转灵活自如,变化多端且对称平衡,整体的协调和阴阳平衡是“中定”的必要条件。而太极图中的s型曲线,它呈螺旋式的动态中变化。将黑白阴阳鱼 各分大小头相拥,头尾相交各占一半。这就是相对平衡,白为阳的象征,在太极拳中象征实与刚。黑为阴,在太极拳中代表虚与柔。阴阳互孕,能开能合。能吞能吐,向前有后撑,向后有前掤,如此变换。二者合一。必生万物也。因此习练太极拳的每一式也必含阴阳与虚实。这也是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生生不息,即为无极。太极拳的虚实转换,运用的就是太极图阴阳二仪的学说,也符合“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的哲学范畴。
 

  陈抟老祖的无极图。道“0”和可道“0”,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开始。太极拳就是从“O”无极开始,隨着“一动无有不动”的行拳开始,就呈太极之象。阴和阳始终贯穿其中。形成相互依赖,互为其根的特色。小到呼吸和手指的旋转上,例如;大拇指为阳,小拇指为阴 (四指均为阴)。在运手时为什么要求二指要气血同时到达。就是这种阴阳相合。互补的关系。而且每个式子的每一步都必须以脚下“地”为根本,又要靠大脑这个“天”来指挥。这也是道的规律,阴阳相合才行。初习练此拳时要知道循续渐进,功夫是在长年的磨合中练出来的。
 

  二、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传承
 

  述源此拳传承脉落,最早由张三丰祖师弟子王宗岳将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后一直在赵堡镇世代秘传,有“拳不出镇,传媳不传女”之说,讲究父子教授,师徒相传,直到第十代宗师郑悟清、郑伯英先生彻底破除单线秘传的师训,才开始对外授徒。我们恩师刘凤鳴自幼跟随一代心意六合拳宗师卢嵩高、又随宋国宾宗师习练少林拳、弹腿门、心意六合拳。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到西安随二位郑(西安人称西北二郑)老师习练赵堡镇流传的赵堡太极拳,深得两位师爷真传,当时在西安在一起跟二位郑老前辈习拳的还有:孙兰亭、常振东、耿进发、(裁缝)原云龙、董常太(铜匠)、孙冒运、王成玉(診所的)等人。恩师后半生习练此太极拳时,融入八卦掌、八极拳以及自幼随宋国宾宗师习练的心意六合拳的优点于一体,把中国传统武术各门派的功法融合一个“通”字,这个“通”字也成就了他晚年回归故里创办了“大通拳社”,师育人无数,享誉方圆,有此拳佑之,寿至百岁无疾而终。



周少学老师


姬振华老师
 

  我夫妇二人自幼随宋国宾高徒蒋安波及褚延玉习练少林拳、彈腿、心意六合拳。一九七二年跟刘凤呜恩师在安徽省蚌埠市习练赵堡太极拳开合架,又学习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1994年在蚌埠津浦大塘醉仙楼酒店欢送恩师回归故里的宴会上,恩师宣布授我(周少学)为这门具有内家功特色拳种的“武当赵堡太极拳”开合架的掌门人。
 

  吾辈不仅继承了恩师刘凤鸣的武功理念,不断地总结、研习此拳的功理、功法。因此较完整、系统地保留了三丰祖师拳架秘诀,在练功时运用了王宗岳谱中的精典拳论、以及郑悟清师爷的文字材料作为指导方针。认真总结和提炼了内家拳传统的精华,故创编此趟以赵堡太极拳为母拳的89式的内家功太极拳。
 

  在整套拳法习练中始终以意念贯穿其中,将开与合、以及阴与阳的理解升华至道家理念与易医学、医学、物理学的理解阶段、发现太极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是严谨科学的独门学科。与以上各学科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用意念引领下行功更是不可分割,不深入进去很难修得此拳。因此我们将恩师的赵堡太极拳开合架重新定名为“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
 

  此拳集养生、技击为一体,系“古拳术”中不可多得的拳种,目前已成体系。吾辈在近60多年的习练过程中,把研究、推广、传承当作己任,注重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打破保守的思想观念,让传统太极拳原汁原味的得到传承。2002年通过民政局批准在蚌埠市组建了武当赵堡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并在厦门、宁波成立了分会。我俩人经常带领各地的徒儿以及徒侄们参与的国内外武术界高峰论坛、在国际、国内省际、市际的各种武术赛事中均获得太极拳项目的金奖。夺奖杯、奖牌达几百枚。
 

  在2017年武当杂志和丹江口市政府举办的武当赵堡太极拳高峰论坛上,由28位徒儿通过了论文答辩和专家评审,均获得名家称号。有10多位徒弟在国内外刋物发表武术论文二十多篇,目前已教授普通学生近千人、入室弟子60人。将此拳法相继传播到河北、北京、山东、河南、深圳、广州、四川成都、安徽、黑龙江、湖北、江苏、浙江、广西等地。我俩人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目前我们有不少徒儿(第十三代)均以授徒,全国各地第十四代传人已达上百人(第十四代)。
 

  三、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功法概要
 

  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母拳源于赵堡太极拳,根据武术的九要论和心意六合拳的部分功法揉合而成。九要论它是武学的经典,内容包括:
 

  一贯(气势一贯,返本归一合为一气)是指整劲,四体百骸,归于一气。
 

  二论阴阳,阴阳相依相生,互相转化,古谱曰,呼在海底,吸在天(上阳下阴)。定要分清阴阳虚实,呼为阴,吸为阳,阳以滋阴,阴以滋阳,阴阳平衡,百病不侵。
 

  三节,人体分上中下三节。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为下节。细分为三三见九节,即:上节分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颌为下节。
 

  中节分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下节又分,胯为上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掌,掌根为根节,掌心为中节,指为梢节。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又总为一节。但三节须明白,因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自栽跌。
 

  四梢:气血由身而达梢,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舌为肉之梢;齿为骨之梢;甲为筋之梢,气血足而四梢足。
 

  五行:五脏中的心肝脾肺肾分别代表五行的火木土金水。鼻主肺,耳主肾,眼主肝,舌主心,意主脾胃且统领周身之要,此五行相生相依也,对于生物克制化,究其要领自有统会,五行自体总为一元。
 

  六合:心与意、意于气合、筋与骨合此为内三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此为外三合。实则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五脏百骸都在其中。
 

  七为身法、纵、横、高、低、进、退、返、这些动作因势而变,高低随势而转。
 

  八曰步法:步分前后、进退、运动在步、步不进则无能为之。故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进、退、顾、返随机而动。
 

  有无定位皆为步,前步进后步随之,前后自有定位。拳以论势,活与不活,灵与不灵全在步法。
 

  九论刚柔,气行于外而内持静重,为刚式;气屯于内而外显轻和,为柔式。有刚不可无柔,刚柔相济方得其自然。
 

  此拳是重心神、意气的锻炼,(修行)行拳时先在心、后在身,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身虽动心贵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心机伏,无为才能无不为,以致精神、肢体及内脏的放松、气通血脉、神凝劲整,进入返璞归真、进入一切自然这一特殊功能的状态中。
 

  此拳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走架时用意念去引导,谓拴意马、锁心猿、无杂念、意须专、太极定要在松静的基础上行拳、全部的功理、功法都要用引领到动作中去。集中思想,以意念为主导,以一念代万念,做到意念、动作、呼吸三者协调统一。
 

  此拳讲究开合,也叫内在呼吸(体呼吸),它不光是身体的开合,也不属自然呼吸,而是意气之开合。凝神聚息,深、长、细、匀,自然而然,吸自下而上,为开。呼自上而下,为合。行拳走架一开一合,一吸一呼尽得太极大道。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代表之一,其原理虽然深奥但并不神秘。从中华文化的源头上去寻找,从儒、释、道的哲理中去探究、方知太极真正内涵。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善养天地浩然之气。佛家强调“空”、心清净、性空明、守中抱一、惟精惟一。道家返修“先天混沌”、强调“无”、陈传老祖说“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也”,这也是习太极拳练家们追求的境界。
 

  要探究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两对矛盾:
 

  一是松与紧。观天下太极,习拳者常将松与紧、柔与刚挂在嘴边,但真正习练到真谛的能登堂入室的少之又少。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行拳时,气沉下丹田为阴,此时身子必须要向下松沉、松沉到极至如弹簧般叠紧即为钢。松中有紧,紧中寓松。(此为刚柔相济)只讲松柔,认为肌肉和动作上放松了,软软地叫松,则大错特错,此非松,而是懈。
 

  太极拳本无劲,自己将虚无之劲引领生劲才叫劲(此为松沉劲)。因此用劲习练太极拳者就是用僵劲。
 

  松化则是习练到高级层次的境界和体会,必须“明师”口传身授方可。
 

  二是阴与阳。太极拳内功的门派众多,架式风格各异,但不管是哪门哪派其功理功法都离不开“阴阳”这两个字。人体本身就是个太极体。(也是个生物化工厂、它将所摄取的营养物资、经过生物制化排出体外)。
 

  头为阳,脚为阴,中间躯干部位为阴阳相交之部位,如太极图之黑白阴阳鱼合抱、阴阳相拥而平衡。人的前体为阴,后背为阳。行拳走架时,气沉丹田为阴、虚领顶劲为阳、这叫阴中寓阳,阳中寓阴。王宗岳拳谱曰“须知阴阳,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四、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习练阶段
 

  此太极拳之内功幸运的是有陈抟老祖的谱指导,包括每个式子的用意都讲的非常明白,还有老祖师“先天图”作指导。从而使得我们明确了习练太极拳的五个阶段,即“得窍”、“练己”、“和合”、“得药”、“脱胎求仙”这五个阶段。
 

  “得窍”是指练功练拳时,思想清静,意念集中在元气生发地—下丹田处。一呼一吸(呼为阴、吸为阳)。此非人体自然呼吸,实为体呼吸,也称逆呼吸。以意念领气至丹田为阴,虚领顶劲为阳。从足跟领劲从小腿,大腿,背部脊柱两旁贯穿所有的俞穴将气、劲虚领至百会最后引气血至上丹田,每行走一个式子均以此用之。使阴阳平衡、调身入静,此为练阴阳,也是太极拳基本功。(舌顶上颚搭鹊桥、金井、石泉两穴源源不断涌出甜津液蓄满口中,俗称天河之水,此为丹。它含有大量的酶类,对人的免疫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阶段为“练己”阶段也是练精化气阶段。精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来自父母,后天来自脏腑,在得窍的基础上练有形之精,化无形之气。
 

  元气又称真气,是由先天之精和水谷之气化生而来,其分布于全身,无处不至,前面己经讲过精先天之物,它属有形之阴物,不能通过任,督二脉上下循环,因此轻清之质即通过玄牝之穴在练精化气阶段通过收谷道(收腹提肛)提入下丹田内,进行生物制化,然后用意念将其沿任督二脉循环运转的过程叫练精化气,最后将其融入溶于精,气,神三宝之中。
 

  第三阶段是“五朝元气和合”阶段,即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五脏。练此拳首先要静,要合住四象,即习练时舌不妄动魂安于心,心受益,心为火;目不妄视魂安于肝,肝受益,肝为木;耳不妄听使精安于肾,肾受益,肾为水;鼻不妄嗅,魂安于肺,肺为金;守住这四象不外泄才能聚于意,意为脾,属土。只有守住意,五行才能相依相生,气才能齐聚于丹田,这也叫五行攒簇归丹田。
 

  行拳要领是“眼余光观鼻尖,凝收听闻,舌轻顶上腭,自然呼吸,四肢不可妄动,把身、心、意”融为一体,把精、气、神三元合一,必须做到:身不妄动肾水和肺金就可共处,心不妄动肝木心火就可相合,意不妄动脾土即可统领三家,也就是说守住意念,五行就不会相克了。练精化气时必须身不妄动,练气化神时必须心不妄动,练神返虚时必须意不妄动,虚极守静,静极天心现,自有神明之境界。
 

  神,其藏于心,外在目是心精。是以气相互生化为基础的。精滿气壮,气壮则神旺,养生之本为养神,形神兼备,养神为先。
 

  习练此太极拳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壮人体魄,充人精神,发人智慧,达到为人所不能的境界和效果。因此此拳从起式到收式意念必须贯穿其中方可。
 

  太极拳系道家之理,即阴阳和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內外运行之规律而形成为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的強身防身之拳种,它依照人体科学原理和传统文化,即易经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精髓,与这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极”即无极也,它是指道的性质和状态,而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太极至高无上的宇宙本源,它启悟“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形成道武一源、拳以载道的辨证关系。这是太极拳的基础原理。
 

  太就是大、至之意;极就是开始或顶点极限之意。它包罗万象,所以太极拳称为万拳之母,它大而无外,小而无內,它既含人体內运作的最大限度和规则的拳术,又是人体內生理生命阴阳运行的规则和规律的拳术。因为人体就是个太极体。头阳天,脚阴地,万物负阴而包阳,阴阳相交始生万物,道含阴阳,即是无极。阴阳相对而立,就是太极。
 

  太极:无极而生,动静之机皆阴阳之母也。简言之:无极始动生太极、分阴阳、此时行拳即为太极拳。
 

  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內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意先行,拳不到意先至,意即思也,行拳时必须做到以意领气,以气领身,以身领手(以腰胯带动身体,保持百会对会阴、会阴对涌泉两穴连线的中点,此为守中),应用这个练功的重要要领,就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脚不动蹈之,手不动舞之。内动之境界这也是习练太极拳达到一定內功时才能有的体验。
 

  太极拳任何一式均是整体,一动无有不动,每动必含阴阳,习练时养心定性,聚气敛神。心不安则气不聚,气不聚则神必乱。心安神定,全身百脉通畅,方能养身。
 

  它的拳势随人所变,顺人体自然而变。随曲就伸,随伸而旋,欲收先放,欲紧先松,欲进先引,掤挤和按发之劲是借助地的吸引力和反弹力、也是根据对方的力度和变化而灵活使用的。
 

  圈化是技击中最灵活重要的技法。掤,捋,挤,按,采,列,肘,靠,此为八卦,进,退,顾,盼,中定此为五行,轻灵,含拨,(此为抻筋拔骨)松腰,分虛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内外相合,连绵不断,动中求静,这是习练时的十大要领,凡习练此拳者必须细心揣摩领会而用之。
 

  至于陈抟老祖的第四阶段“得药”阶段,个人理解:口内津液即为丹、同时呼吸绵长、行拳走架时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即为胎息。此时心清静、性空明、静极之时感觉身体空、轻,不知领悟是否准确。至于第五阶段“练神还虚”阶段,复归无极。笔者至今沒悟出来。不敢妄议,所谓的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一种最高境界,最终复归无极(无极即虚空也)。
 

  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之内功幸有陈抟老祖的“先天图”为指导:练气化神的初始是以精气合为“阳气”,也叫“中关”,现代称“周天”,它是使气微动到不动而尽量做到“气神合一”,这就是从有为到无为的过程。用意念引导真气行周天之功,先入丹田后从足跟逆行→尾闾→命门→夹脊→两凤池穴→天顶→百会→上丹田(循序而进的练功过程)。
 

  阴阳和动、静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它是性命双修的东西,动者修命,静者修性,动是为了静,而静则是为了有形有节的动。
 

  “脱胎求仙”阶段,抱元守一,致虚极,守静笃,一切圆明,返本归根,复归无极,自有脱胎换骨之感。人体在周天通达之后,从骨肉主导的人体活动,变成高度敏感的神气活动,此第一层脱胎换骨;勤加练习后,上下、内外高度协调均匀,浑圆一体,此第二层脱胎换骨;久练真气,自然强盛,修持生命,益寿延生,明心见性,从心所欲,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此第三层脱胎换骨,也是练神还虚阶段。
 



 

【作者简介】:
 


 

  周少学(1946.5.17- ),著名武术家,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掌门人,国际三级裁判员、教练员,国际武术黑带九段、国家武术段位6段。现任国际古拳术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安徽省心意六合拳委员会副会长、蚌埠市武术协会副主席、蚌埠市武当赵堡太极拳专业委员会法人会长等职务。周少学先后拜蒋安波、褚延玉、刘凤鸣等武术大师学习少林弹腿、心意六合、八极、八卦、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等拳法。数十次参加国际性赛事、国内赛事以及组织地方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长期从事武术学术研究和传播工作,数十次参加国内外武术界高峰论坛,在国内外刋物发表武术论文二十多篇,2005年国际武当杂志、丹江口市政府举办的国际武术邀请评赛(77个国家参赛)定为名家,2017年武当杂志、丹江口市政府举办的国际武术邀请赛获名师称号及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人称号。门下入室弟子68名,普通弟子907名,为中华传统武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姬振华(1949.6- ),著名武术家,国际三级裁判员、教练员,国际武术黑带九段、国家武术段位6段。现任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太极拳协会会长。先后拜蒋安波、刘凤鸣等武术大师学习少林弹腿、心意六合等拳法。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武术赛事并获得金奖,发表武术论文达二十余篇。2005年国际武当杂志、丹江口市政府举办的国际武术邀请赛定为名家,2016年被蚌埠市定为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武当杂志、丹江口市政府举办的国际武术邀请赛获名师称号及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人称号。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武术的推广与传播,尤其是对武当赵堡太极拳(心意开合架)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