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高新区向科技要效益 靠创新求发展
2021年08月30日   09:40 | 来源:达州日报网
 

秦巴智谷·数字产业园
 

  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孵化平台,突破在孵企业10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70%;
 
  引进创丰汇众创空间建立科技企业培育体系,设立500万元孵化种子资金,加快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创新主体持续壮大,科技生态链加速构建;
 
  高标准启动万达开首个科创中心建设,布局现代化的科创大楼、学术交流中心等功能……
 
  随着一个个科技企业加速落户和一个个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达州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动能正在加速释放。
 
  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支持达州高新区发挥科技创新核心引领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强化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那么,该如何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以及成果转化?达州高新区给出的答案是走探索实践之路。
 
  航天拓达玄纤复合管道生产线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
 
  走进达州高新区科技孵化大楼,这里一派忙碌景象。四川吉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总经理黄陆君正与团队成员针对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硬件优化问题进行讨论。
 
  黄陆君不仅是四川吉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四川文理学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市科技局科研项目“高性能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的主要研发人员。
 
  “为更好促进达州本土高端精密仪器和智能装备研究,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推广,我们整合文理学院的科研团队力量和市场资源,在达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下’,成立了四川吉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黄陆君说。
 
  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研发方向不明确、产品化经验不足、资金紧缺……在四川吉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这些都成了公司项目研究的“绊脚石”。为帮助企业专心搞研发,达州高新区通过出政策、抓主体、强投入、优配套等举措,给企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
 
  “经过多年的研发,我们成功开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测绘级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完成了大量工程应用,系统功能、性能和稳定性逐步得到完善,解决了机载激光雷达‘卡脖子’的问题。2020年,公司成功申报市科技局科技项目‘开放式货运车辆全特征检测系统’。”黄陆君兴奋地告诉记者。“经过反复试验,我们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多款激光雷达硬件产品和集成化应用产品,我们的机载激光雷达系统已经逐步投入到工程应用中,开放式货运车辆检测系统已经开始批量化销售。”黄陆君说。
 
  特别是在国家电网三维数字化建设方面,该公司实现了自主研制激光雷达系统在国家电网的数千公里的工程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电网巡检自主化;在自动化方面,该公司团队开发了全自动装车机车辆检测系统,目前已有近20套设备投入现场生产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方面,该公司长期和东方电气、清华大学洛阳基地深入合作,围绕军、民自动化系统建设,开发了多款检测系统。
 
  类似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的公司在达州高新区还有不少,四川骏硕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四川骏硕科技有限公司是珠海骏驰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车联网应用大数据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研发的汽车智能刹车(AEBS)安全系统,被业内评定为十分成熟的汽车主动安全防撞产品。
 
  “智能刹车(AEBS)安全系统已在全国多地得到应用。”四川骏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洪剑说,“入驻达州高新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交通优势,以及当地的汽车运营市场。目前,我们正与成都、西安、重庆、达州公交运营公司对接,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
 
  玄武岩拉丝车间
 
  以研究促产品提升产业发展
 
  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表面张力仪……位于达州高新区的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院内,各类专业研发设备一应俱全。
 
  说起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院,就不得不提到玄武岩纤维产业。位于川东门户的达州,是我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一体三翼”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翼”。而达州高新区则是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为大力发展玄武岩纤维产业,达州高新区有了一系列的“大动作”。规划面积达6000余亩的玄武岩纤维产业园,同步规划4个服务型功能区及7个产业集聚功能区,精心谋划储备5大类20余个纤维及其后制品重点项目,推动玄武岩纤维新型建材、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纤谷”。
 
  随着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并投运,达州高新区玄武岩原丝年产量达到了2万吨。“产品已销往山东、江苏、浙江等地,2021年的订单更是络绎不绝。”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秦巴智谷·数字产业园
 
  但仅有原丝生产销售是不够的。为促进玄武岩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州高新区已构建起集“产、学、研、检”四位一体的公共技术平台。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院则是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源头创新的实验平台。该研究院自2020年9月25日投用至今,科研人员针对玄武岩纤维高效生产与工艺装备、玄武岩纤维品质控制及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与应用产品研发三个方向,进行了重点课题研究。
 
  汽车覆盖件、轨道列车内外装饰件、复合管道、无人机、垃圾桶、水窖、防火布……这些市场前景广阔的玄武岩纤维后制品,目前都已实现“达州造”。“我们可年产3000千米玄武岩纤维复合管、2000吨复合筋及配套设施。”四川航天拓达玄武岩纤维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赋能,为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发展引来源头活水。目前,达州已完成模压、缠绕、拉挤、纺织、注塑玄武岩纤维产业五大工艺全产业链布局,初步形成了“原料在达州生产、技术在达州研发、成果在达州转化”的产业生态。
 
  除此之外,达州高新区已与四川大学、西南交大、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校构建起了科技创新的紧密互动,特别注重在玄武岩纤维产业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产品研发、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来源:达州日报网

 


(责任编辑:达州)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