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市,一批批“硬核”高科技产业园落地达州,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向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一项项政策体制不断优化改革,为更多企业市民带来实惠和便利。一条条延伸至国外的物流货运专线全面开通,推动达州建设国际物流枢纽。
回眸这五年,达州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令人欣喜,催人奋进。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改革与创新,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达州的建设全面加速。
“以前交文件要来来回回跑好几趟,现在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报送流程,省事又省力。”在政务服务中心生态环境局窗口,市民王先生接过审批成功的排污许可证,满脸笑意,发自内心地称赞道。
笑容的背后是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拓宽政务受理渠道,充分运用“最多跑一次”和“一站式服务”新模式。通过机制改革创新,办理人员可采取直接报送到政务中心、邮递报送、委托编制单位报送等多种方式送达行政许可文件资料,积极推行不见面受理,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受理和办理,切实避免群众“来回跑路”。
这是达州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的有力体现。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改革破难题,部署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581项,市县机构改革、市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国资国企、“放管服”“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川渝通办”等改革取得实效,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深入推进。
日前,随着安化金厚生物科技公司达州项目负责人敲响装修施工第一锤,通川区经开区内的四川大学(达州)川菜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正式迎来首家入驻企业。
“我们将引进业内最先进的萃取设备及技术,建设年产300吨花椒精油提取物生产线。”该项目负责人直言,作为园区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吸引他们的除了达州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还有这里浓厚的创新氛围。
这是达州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增动力促发展,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升,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4.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7亿元;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1亿元,较2015年增长22倍;建成省级高新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家;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7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3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401.16亿元,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20.4%、27.7%,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呜……”2020年4月28日,随着一声震耳的长鸣,装载有20个集装箱的鞋类、玩具和化工产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达州专列从达州高新区瓮福专用铁路站成功首发。此后,专列将经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向10000余公里外的欧洲,运行时间约15天。
据达州瓮福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部分货物需通过水运到上海的港口或通过铁路到北部湾的港口,在沿海口岸通关后,再海运到欧洲,耗时近50天。中欧班列达州专列的开通,标志着达州扩大开放合作的新突破,将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近年来,达州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以开放强带动,全市口岸物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成绩辉煌。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全面开通,至2020年底,“三向”班列累计开行500余列,运输物资70万吨、货值27亿元,服务企业近90家,辐射日韩、西欧、东盟等地,推动达州建设国际物流枢纽。
2018年,达州作为川东北唯一被纳入全国127个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布局,成为四川省2020年上报国家支持建设的2个(遂宁、达州)国家枢纽城市之一。2019年12月,我市成功进入全国24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达州海关获批,成功创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加,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回眸这五年,达州大地上新的力量在不断生长,新的空间在不断打开、新的动能在不断集聚,新的记录在不断地被改写和创造。溯本追源,这些不断地被改写和创造的记录背后,无一不是创新在开路,改革在发力。
决胜未来,唯有不断改革创新!以此释放的强大动能正推动着达州阔步前行。(张海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
(责任编辑: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