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服务业经济受到冲击。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全市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稳中向好,成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
总量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持续壮大。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50.9亿元,与2012年相比,净增加377.8亿元,总量规模增长1倍;年均增长6.1%,低于GDP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6%,年均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服务业投资稳中有进,结构性调整成效显著。2021年,全市服务业投资495.0亿元,与2012年相比净增加153.2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62.2%,比2012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98.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24.9%;基础设施投资207.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6.0%。
2021年,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数51476个,较2012年增加35615个;同比增长224.5%,高于全部法人单位数增速24.1个百分点;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比重由2012年的61.4%提升至2021年的66.3%,提高4.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数80.52万人,较2012年(63.37万人)增加17.15万人,年均增加1.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为48.0%,较2012年(34.0%)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结构逐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着力发展现代金融和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显著,传统服务业占GDP比重略有下降,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量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放在推动太榆同城化、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位置,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型区域金融体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量增强。2021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73.2亿元,与2012年相比,净增加37.8亿元;年均增长6.2%,与GDP增速持平,高于服务业0.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8%提升至2021年的4.0%,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比重最高的2016年达到5.3%;占服务业比重由2012年的9.5%提升至2021年的9.8%,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比重最高的2016年达到10.7%。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39.4亿元,比2012年(1684.8亿元)增加1954.6亿元,年均增长8.0%;各项贷款余额2475.2亿元,比2012年(753.6亿元)增加1721.6亿元,年均增长12.6%;保费收入88.4亿元,比2012年增加48.2亿元,年均增长8.2%。
——房地产业稳步增长带动多项行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房地产业保持良性循环和稳步增长,在保障民生、改善供给、解决就业、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93.5亿元,与2012年相比,净增加56.7亿元;年均增长8.7%,分别高于GDP、服务业增速2.5个和2.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9%提升至2021年的5.1%,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比重最高的2020年达到6.1%;占服务业比重由2012年的9.9%提升至2021年的12.5%,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比重最高的2020年达到13.3%。
——营利性服务业趋势向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营利性服务业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运行趋势向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2.0亿元,与2012年相比,净增加56.8亿元;年均增长8.7%,分别高于GDP、服务业增速2.5个和2.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3.4%提升至2021年的5.0%,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比重最高的2019年达到6.1%;占服务业比重由2012年的8.6%提升至2021年的12.3%,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比重最高的2019年达到13.0%。
——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业加速发展。我市以平川“院”文化为基础,深挖晋商文化内涵。成立晋中晋商文化研究会,做大做强平遥牛肉、推光漆器、老陈醋等特色品牌,支持平遥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保护好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以东山“山”文化为底蕴,深挖太行精神时代价值,创建左权县省级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高品质太行游、红色游、乡村游,推动山水自然与旅游深度融合。盘活榆次老城、晋商会馆一条街、龙田临街商业区等潜力资源,鼓励发展24小时便利店、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打造“一刻钟”便民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