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丰富,教育“黄金圈”正崛起
—— 楼市《二十五条》新政下晋中教育资源优势凸显
2022年06月17日   09:34 | 来源:中国发布网

  “到山西来,到晋中来,就是最好的选择,我在晋中等你们!”这是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郑强在我市“走进大学城送岗促就业建设智创谷”云招聘活动中一段慷慨激昂的推介词。


  目前,太原理工大学办学主体已全部进驻到晋中明向校区,他们聚焦“六新”实现新突破,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为山西转型、为晋中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太原理工大学的贡献。


  2011年,山西大学城落地晋中,除太原理工大学外,还包括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文化底蕴深厚的11所高校。其中,有22名院士、365名博士后、5700余名教授;22万在校生当中,有1800余名博士、1.6万余名硕士,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全省独一无二。


  山西职教港项目,是市委、市政府整合职业院校资源、促进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晋中转型发展提供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


  如今,一幅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一曲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相得益彰的华美乐章正徐徐上演。


  随着两大教育园区的建成投用,山西师范大学附中、太原理工大学附中、山大附中晋中学校等近年来密集落户晋中。通过校地合作,融合发展,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成绩卓越”的优质高中,为晋中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实践经验和改革方案,这标志着晋中市教育资源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整合。


  为改善办学硬件条件,近年来,我市先后投资新改扩建了榆次一中、经纬中学、市直二幼、太师附小、聋哑学校和市级青少年活动中心;选址新建了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晋中学校(晋中广安中学)、市直一幼、高师附校和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市直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教育对于区域发展而言,既是硬环境,也是软实力,更是综合竞争力。我市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锐意创新,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被教育部确定为“晋中模式”在全国推广;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基本建成了均衡协调、公平优质、充满活力、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强市。


  6月20日,一年一度的山西省中考即将拉开帷幕。和往年一样,招生继续实行优质高中100%“指标到校”政策,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按照招生计划,榆次区优质中学榆次一中、榆次二中高中部的录取指标被分配到本校初中部,以及其他学校。这项已在全国实行、旨在推动教育均衡的“指标到校”政策,2021年3月曾登上新浪微博热搜。与一些大城市仍把比例控制在五六成不同,晋中在2013年已实行100%指标到校。


  “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推动了教育均衡化发展,激活了区域教育改革活力。近年来,榆次一中、二中不仅中高考成绩引人注目,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知识竞赛、中学生领导力展示、军事训练营、机器人比赛、科技创新大赛,以及文艺、体育竞技比赛中,均摘金夺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学前教育阶段,市教育局通过“建设一批、认定一批、治理一批”的思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截至目前,全市598所独立园中,公办幼儿园有349所,民办幼儿园有249所,另有428所(个)附设幼儿园(班)均为公办。2021年,全市各县(区、市)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公办园,新投入使用29个园所,新增公办园入园幼儿7680名。晋中市、榆次区两级政府筹资近3亿元,在市城区新投入使用19所公办幼儿园,共计新增公办园学位5300余个。


  近日出台的《晋中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二十五条》中,颁布了众多吸引新人才来晋中定居的利好政策,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我市的教育体系中将加入更多高质量人才,晋中教育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古来有“孟母三迁”的传说,讲述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如今的晋中,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从高中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再到学前教育阶段,我市的教育体系、师资力量、教育质量以及教育环境都日趋完备,住在晋中,学在晋中,成为许多人的幸福选择。(崔斌)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