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科技部委托的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北京组织国内专家线上对我市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山楂核中药消毒剂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经过讨论、质疑、答辩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采用食品添加剂增效的山楂核消毒剂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杀灭新冠病毒有显著效果。
此次评价会专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著名消毒学专家薛广波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山西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药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
经专家评审,认为山楂核中药消毒剂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具有以下创新点:一、研发的柠檬酸增效山楂核消毒剂,使用安全、应用范围广,同时具有表面消毒和熏蒸作用,可用于物体表面、空气、口罩和快递物品消毒。二、可用于-18℃至-40℃的冷链外包装、食品、运输车辆的消毒。三、通过添加适量食品级增效剂,可降低山楂核消毒剂的使用浓度,近似无味,消毒效果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对我国中药消毒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所长王雪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药消毒新材料的研发,主要发明成果包括纳米消毒新材料及抗菌纸币(2006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考模拟试题)、银行存取款机用动态消毒器、果蔬消毒剂等。
2019年12月,全球出现新冠肺炎病毒(2019-nCoV)传染病。2020年1月,王雪平主动向晋中市科技局提出采用中药开展消毒新材料的攻关研究申请,2月16日获批,项目编号:Y203007,项目名称“高效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消毒新材料”项目,研究内容为中药消毒关键技术。据王雪平介绍,中药消毒剂目前仍属国家空白。目前,市场所用消毒剂多为化学制剂,虽然具有廉价、高效、可靠的优势,但大量使用容易对环境和人的健康产生毒副作用和影响。长期以来,中药消毒产品无法替代化学消毒剂的主要原因是,成分复杂、有气味和颜色、作用缓慢、应用成本高、缺乏安全性实验数据,特别是山楂核精消毒剂有刺激性气味。
2021年,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采用增效和重组技术,将山楂核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从30%降至1%,不但降低了使用毒性,而且解决了刺激性气味和颜色问题,消毒效果亦符合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
目前,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已完成了山楂核中药消毒剂的制备工艺、产品性能、剂型、用法/用具、机理等系统性研发,产品包括山楂核精消毒剂、口鼻防疫膜、冷链食品消毒剂、自然挥发消毒剂、电热熏蒸消毒剂、山楂核中药消毒气雾罐和快递件消毒剂等。除山楂核中药之外,山西巴盾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还在积极研发靶向性消毒及治疗性药物。
山楂核中药消毒剂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的问世,对中药的精准化应用以及应对变异性病菌或病毒具有重要意义,并有望与现有的疫苗和口罩组成具有中国中医药特色的防疫新体系。同时,有望带出一个以中药材种植、加工、服务公共卫生安全和个人健康的消毒新型产业,社会经济效益十分突出。(王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