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意外伤害,护佑儿童健康
2022年11月04日   14:49 | 来源:融媒在线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更是父母的心头肉,家长们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然而,即便是社会、家庭对孩子们千百般地呵护,孩子发生意外的故事仍旧是不绝于耳。近期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就陆续收治了数名重型颅脑外伤的患儿,包括车祸伤、不慎由高楼坠落、在家中被倒下的柜子砸伤等等。据世卫组织统计显示: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受伤原因。中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伤亡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每年有近20w个孩子遭受意外。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我们,防范儿童意外伤害是永不落俗的话题。


  儿童体格解剖因素,头部占整个身体的比例较大,跌倒或者碰撞时头部受到伤害的概率大大增加;孩子运动控制能力尚在逐步形成,且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对危险的防护意识不足,相对成人更易发生意外伤害。目前世卫组织统计的儿童头部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1.交通事故;2.坠落;3.居家意外(跌倒、滑倒、撞击等)。


  家长发现孩子头部外伤后,首先要保持镇定,简单了解孩子是如何摔倒的,头部的什么位置着地,身体其他位置有没有受伤,受伤部位有没有局部肿胀、破损、出血,受伤后有没有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意识丧失等异常情况,如果暂时没有,那么可以暂时先观察一下孩子的状态。


  如果受伤后出现头面部的局部肿胀,切忌按揉。局部可以用冰袋冷敷(冰袋外面一定要包裹干毛巾,避免冰袋直接与皮肤接触,防止冻伤皮肤),让破裂的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局部肿胀,每次冷敷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为宜,受伤后的30分钟内处理效果最为理想,24小时内均以冷敷为宜。24小时后可以改为热敷,温度40℃左右,每次热敷时间10分钟左右,每日3-4次,直到局部肿胀消退为止。热敷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把肿胀处的瘀血通过血液循环带走,加快组织的修复,减少局部皮下疤痕。


  如果有局部皮肤破损、流血等,家长要尽可能准确的找到出血部位,用无菌纱布(如果没有无菌纱布,也可以用干净的手帕等代替,不建议用纸巾,纸巾可能会残留在伤口内)局部按压覆盖5分钟以上,减少局部出血,如果出血停止,建议继续压迫,更换纱布容易使得原本止血的伤口再次开放出血。简单处理后,立即送往附近具备儿童外伤诊疗资质的医院,让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清创缝合或者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千万不可听信偏方,用烟灰、香灰或者食盐等涂抹伤口止血,对于伤口来说这些都是异物,可能会使原来清洁的伤口受到污染,给后续伤口处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孩子受伤后虽然外观没有异常,但是出现头晕、恶心不适,有可能是“脑震荡”的表现,建议来医院就诊。脑震荡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有争议。一般认为,它是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引起的意识障碍。这种损害与颅脑损伤时脑脊液的冲击、颅内压力变化、脑血管功能紊乱、脑干的机械性牵拉或扭曲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传统观念认为,脑震荡仅是中枢神经系统暂时的功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受力部位的神经细胞和神经递质都会产生改变。临床资料也证实,有半数脑震荡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提示有器质性损害。因此,有学者提出,脑震荡可能是一种最轻的弥漫性颅脑损伤。典型的脑震荡的表现:孩子头部受到外伤后,存在短暂的失忆,伤后的事情间歇性遗忘,持续头晕不适,但头颅影像学检查没有明显损伤性表现。脑震荡急性期(3天)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外界刺激,减少脑力活动,适当给予镇静、补液等对症治疗,并注意心理调节和治疗。多数孩子可以在2周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预后比较好。不过要注意不要再受伤,有研究表明,脑震荡后再次受到同样的创伤,临床症状会比前一次明显加重。


  严重的颅脑外伤往往是引起儿童死亡和致残的最常见的原因,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损伤较为敏感。如果孩子头部受伤后,短时间内出现精神状态萎靡、嗜睡、频繁呕吐、头痛、抽搐,甚至昏迷的情况,千万不要犹豫,需要紧急送医,必要时做头颅CT检查进一步了解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颅骨骨折等。头颅CT扫描能够快速成像,并能反映颅内出血、颅骨骨折、脑组织挫伤等,因此往往是有临床上头部外伤的首选检查手段。


  除了颅脑,脊髓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颈部和腰部的过度活动,因为这两个部位的脊柱活动度相对较大,最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袭。一旦脊髓发生损伤,其相对应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对于孩子们的形体也越来越重视,会给孩子们报名参加舞蹈班练习舞蹈,但是练习舞蹈时,比如训练下腰动作时,不注意姿势或者摔倒,就有可能引起脊髓损伤!


  我们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曾诊治过几位因为练习舞蹈做下腰动作不当,导致下半身瘫痪的小朋友。这些孩子的年龄大约都在8岁左右,她们都是在舞蹈班内做了下腰动作受伤后出现的问题。孩子们下腰后,出现腰部或者腿部的疼痛,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在意,认为是腰部肌肉拉伤或者韧带损伤,结果过了半小时后,孩子出现腿脚麻木、走不了路、甚至无法站立,来我们医院就诊,虽然经过我们积极的处理,结果仍是发生了完全性脊髓损伤,同时还伴有大小便失禁,已经没有恢复的可能性,严重影响孩子们后半生的生活质量。


  这主要与儿童脊柱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孩子处于发育阶段,脊柱的韧带、关节囊和椎间盘等组织弹性都比较大,骨质也未完全骨化成形,导致脊柱的活动范围很大,反复下腰、劈叉、过度用力等都可能造成孩子脊椎骨质损伤。同时,脊柱周围肌肉力量相对薄弱,脊柱稳定性差,很容易在下腰动作的过程中一过性椎骨移位、滑脱。脊髓也不是悬空在脊柱内的,而是通过神经根和终丝固定的,相对于脊柱而言它的抗拉伸力小、弹性差,位置相对固定,一旦某些原因使得脊髓受到的张力处于临界值,如果再受到外力,就会导致脊髓移位,则很容易发生缺血损伤。下腰动作只是一个诱因,使得脊髓屈曲压力达到极限,摔倒外加的巨大力量导致脊髓供血动脉损伤甚至闭塞,从而发生脊髓缺血。不恰当的下腰动作真的会导致脊髓损伤。


  因此,在孩子训练跳舞的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都要警惕,一旦因为某些动作或者摔倒引起颈部、腰部疼痛,不可再勉强训练,而是要停下来休息。如果有条件,可以先平躺10分钟左右,观察是否有四肢运动或者感觉的异常,如果没有进一步症状加重,还是继续需要注意休息,回家后可以给予腰托、颈托保护,直至疼痛症状消失。如果短期内就出现了感觉或者肢体活动的异常,应立即呼叫120救护人员,将孩子通过担架或者平板转移到有儿童神经外科的专科医院。保证孩子整个脊柱维持在一条直线上,千万不可随意搬动孩子,否则容易造成受伤部位的移位,造成脊髓的二次损伤。然而,脊髓损伤即便经过专业的治疗,对孩子生活质量的影响仍是十分巨大的,往往会遗留明显的后遗症。所以重中之重在于预防。


  防范儿童意外伤害,家长的防护意识和监护作用至关重要,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们多方位的主动和被动保护。


  孩子在日常活动时可以选择佩戴轻便的防撞保护性头盔,家中门角或者尖锐家具表面可以粘贴防撞装置等等,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受到居家撞伤的概率。孩子跑动时不要手持尖锐物品,我们就曾收治过跌倒后被筷子、玩具、甚至剪刀刺入颅内的病例。孩子到三岁以上的时候,必须要给孩子进行一些日常安全教育,父母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练给他们看,反复教学,教会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教育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家长在给孩子安排舞蹈等专业训练时,要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机构,请专业的老师指导和保护,练习过程中量力而行。


  对于想要练习舞蹈的孩子,如果出生后发现骶尾部有皮肤凹陷或者小孔(这样的情况往往可能存在隐性脊柱裂或者藏毛窦),有一定几率存在脊髓内的牵拉,建议家长们带孩子们到神经外科就诊排查是有脊髓是否存在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高张力状态,如果存在高张力状态,不当的动作可能会引起脊髓的损伤,左右极限的动作,很容易造成脊髓损伤。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提高防范意识,重视意外伤害,共同护佑儿童健康成长!(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刘瑜、李森、詹琪佳、刘剑钢)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