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横坡村:抓党建“抓出”个旅游名村
2022年07月29日   09:38 | 来源:中国发布网

  夏日炎炎,距平遥古城15公里的横坡村却凉意融融,不时可见慕名而来的自驾游客:林果采摘、窑洞文化体验、民俗表演欣赏……尽享乡村旅游的魅力


  横坡村位于平遥古城南15公里处,全村共有人口2051人,党员100人,占地面积10000亩,2019年横坡村、希尧村、希贤村三村合并为横坡村。全村地处丘陵山区,地势崎岖、沟壑纵横,曾经的“三难”长期严重制约着横坡村的发展,资源贫乏、生活穷苦,大多数村民被迫靠外出务工谋生,造成大量土地荒芜、房屋闲置,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2004年,村党支部换届后,敢想敢干,大胆创新,带领全村村民,把贫困落后的“三难村”(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发展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在党的建设、集体经济、村容村貌、脱贫致富、基层稳定等领域治理出显著成效,闯出了党支部领导农村治理的横坡模式。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全国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为抓党建促农村治理能力提升探索出一条“横坡之路”。


  抓“平台”


  近年来,横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的来说就是以“支部领办合作社”搭起了发展的大平台。在2009年,村集体和村民出资,共同成立了主要经营生猪、蛋鸡养殖和销售的峰威集体经济合作社;2011年,为了让土地增效、让农民增收,他们进行了“二次创业”,村集体利用自身土地优势吸引当地的龙头企业煤化集团前来投资合作,以“企业资金入股、集体和村民土地、窑洞等资源入股”的形式,创办了峰硕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生态庄园和乡村旅游业。


  抓“队伍”


  要想打造一片天地,不能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合作社创办初期,农户对合作社概念模糊、认可度低,一度陷入了“社员较分散、凝聚力较差”的困境,合作社发展比较迟缓。村党支部当机立断,建立了“党员领办制度”,当时的42名党员全部亮出党员身份。一是做了表率。全体党员义务反顾地支持村党支部,积极带头参与合作社,率先站出来率先入股做表率;二是宣传到位。光靠党员带头还不行,党员挨家挨户搞宣传、搞动员,讲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谈股民分红的具体细节;三是亲自上手。党员参与到合作社每个环节、每个项目,领着社员干,做给社员看。


  抓“机制”


  多年以来,横坡村在“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动下,探索不同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都逐渐鼓了起来。一是以物作价动态收益。集体流转土地费用根据地类条件和属性,每年每亩分别作价2至10袋面粉,根据当年面粉价格折算现金进行收益。二是固定获取多方共赢。合作社的产生收益,60%对农户分红,40%用于集体经济积累;89间闲置宅基地和房屋以合作社集中流转,每年租金、服务费采用固定的费用进行收益;企业占地的补偿款每年保底9%给予集体返还收益。三是比例分红良性互补。流转房屋得到的收益,按照6.55%和2.2%的股权比例向农户和集体进行收益分配。


  抓“产业”


  横坡村是一个农旅融合的产业集聚区,打造了温家岭林果采摘体验区、苗岭黄土风情生态景观区、古村窑洞文化体验区等10个功能区,形成一条集田园观光、农耕采摘、亲子研学、住宿餐饮、特产采购于一体的农林牧、副工贸多元循环可持续的产业链,激活自我造血机能。通过“旅游+”“+旅游”融合模式,把生态种养、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合作社经营产业与本村窑洞、乡土文化等特色资源相结合,开发窑洞民宿、儿童主题游乐场、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发仙坡山楂、绿色食用油、石磨面等特色礼品,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季节性用工450余人。


  抓“品牌”


  建设古村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三贤馆、窑洞文化博物馆,完善村级活动阵地、文化大院、活动广场,举办乡村文化节,保护传承农村文化,振兴乡村风气。发挥区位优势,让游客游玩在古城,吃住体验在横坡,感受传统古村落文化魅力。借力“平遥中国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金字招牌,举办横坡古村春节赏灯会,承办国际摄影大展采风活动,开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账号,促进乡村旅游消费,打响了“横坡古村”文化旅游品牌。(卫奎狮)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