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介休市因势调整汾河廊带沿线村庄产业结构
农业调产辟新路 添景增收两不误
2022年08月31日   09:47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今年以来,介休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在汾河廊带沿线村庄发展特色油葵种植,不仅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亮点,更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径。这些天,介休市的3000亩油葵进入成熟期,农民朋友们正忙着收割,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介休市持续加强对汾河廊带的治理和修复工作,着力把沿岸乡村打造成缤纷旅游带和产业经济发展带。今年年初,介休市因势利导调整农业种植产业结构,促进汾河廊带沿线村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在传统玉米、小麦的种植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油葵种植,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生态旅游观光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梁泽艳介绍,去年雨水大,汾河廊带的田块都不同程度被淹,地块返盐碱厉害,种植油葵可以改良土壤环境。油葵生长周期相对比较短,可实现二年三茬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了保证油葵的质量和产量,介休市农业部门和中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进行合作,统一购买种子并全程跟踪提供指导服务,同时政府给予每亩地500元的补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吸纳农户以个人承包土地入股或托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实施农业生产“耕、种、防、收、管”全产业链统一规模经营、培养、提升,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也打造出了汾河廊带沿线风景区,带动了乡村旅游。


  “我们家以前一直种玉米,今年村委会让统一种油葵,种的钱和种子都是村委会出,中间还专门有人施肥锄草,进行技术指导,收的时候也是统一收,收完以后我们还能种其它的,提高了产量,一年下来收入能比往年多两三倍。”义安镇洪相村村民刘恩雄幸福地说道。


  近年来,介休市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发力供给侧、培植新业态、打造新优势,围绕“结构调整富民”主线,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科技农业、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我们采用‘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托管模式,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收,真正做到土地牙齿长得牢,粮食安全抓得紧,农民口袋鼓得快。今后,要进一步引导发展多种托管模式,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规模种植,推动我市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市农村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刘建明)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