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立冬节气,但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依然呈现出一派秀丽的太行田园风光。村内一座座典型的农家小院韵味十足,写生基地民宿驿站盛妆迎客……
近年来,按照省委书记林武“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立足本地资源、引入外部媒介、创新发展思路,尝试走出一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基础稳、市场活、可持续、有奔头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为泽城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指示,泽城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组织领办企业,打造写生、核桃、光伏、水电等特色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零”到“百万元”的跨越。
传统老村打亮“写生牌”
写生驿站、老树咖啡屋、赵爷爷餐吧、太行清吧、5G直播舱、VR体验馆、青石园……漫步村里,干净整洁的街巷里,新业态、新名词随处可见,把藏在深山的老村落装点得颇富时代气息。
泽城是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地处晋冀交界,自然生态良好、村庄韵味独具,是写生、康养、度假、游学的好地方。2021年5月,左权县化“大美自然”为产业,和国际水彩协会进行战略合作,在泽城挂牌成立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着力打造全国十大写生基地之一,实现“山水—写生—消费—产业”的全链条发展,为这个传统老村打开一扇连通世界的七彩之窗。
“为了提高接待能力、增加消费业态、延伸写生路线,左权县今年投资8000余万元,全面打造泽城中心片区6个村30个写生点。”左权县委宣传部部长秦国英介绍基地运营模式时说,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院校签订协议,由左权县托芘雅写生基地运营管理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运营。村集体以资产入股,泽城村每年可获得运营分红收益30万元以上。目前,打造的写生驿站,规划设计客房70间、床位436个,9月开始营运。加上村里建成的38处民宿,可联动形成576人的接待能力。
村里的巨大变化,让村民看到了发展前景,积极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2021年7月,村中妇女阎青大张旗鼓改造庭院首先试水,以“餐饮+民宿”的模式开展经营。舒适的客房、不错的厨艺,让她的农家乐很快就红火起来。谈及收入,55岁的阎青开心地说:“去年下半年收入六七万元,今年生意比去年还要好,好的时候每天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一年怎么也能挣个十六七万。”村民李建文用自家小院开办民宿,设2个单间、3个多人间,有20多个床位。去年10月份接待山西师范大学的20人写生团队,21天收入1.28万元,尝到了甜头。
今年5月,小山村有了现代化的“智慧大脑”,在迪奥普科技公司的捐助下,泽城建起了“三维数字乡村服务平台”。村里加强社会治理工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设立微网格12个,建立网格党支部1个、微网格党小组7个,67名党员全部编入网格党组织。同时,延伸“治理末梢”设置“网中网”,将写生驿站划定为专属网格,把游客接待服务总站、6条写生线路、30个写生点纳入专属网格管理,实现“大事小情一网兜”。
据麻田镇党委副书记、包村干部韩振芳介绍,泽城村已接待实习实训群体和游客5000余人次,营业收入超50余万元。日前,陆续迎来山西大学、山西师大、太原师院、晋中学院等院校的写生团队。古村落焕发新容颜,用艺术之光照亮了乡村振兴之路。
核桃产业链出“大市场”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左权县,地理标志产品“左权绵核桃”备受外界赞誉。泽城村是全县核桃种植中心片区,拥有核桃树1600余亩,由于管理粗放、作坊式加工,村民守着摇钱树望“洋”兴叹。
往日的泽城村产业薄弱、单一,缺乏发展后劲。核桃树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涉及到家家户户。现在推行的核桃托管服务,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不仅释放了农民手脚还增加了经济收入。“效果就是不一样,现在可省心了,农户不用投资出工净得收益。核桃修剪、施肥、旋地、防治病虫害,全由托管公司完成。”种植户阎俊一迭连声地说好,他家的13亩核桃园,开展托管服务后,明显比自己经管得好多了。
为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村党支部高效推进全村1600余亩核桃托管服务,全力打造“左权绵核桃—麻田1号”区域品牌。核桃树全部高接换优,进行集约化、专业化管护,从品种、种植、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得到改良,产品统一向外销售,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麻田镇党委书记梅世明说:“在泽城村实施的麻田镇核桃示范基地项目,是2022年全省特色产业支持项目。投入资金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可为泽城、西崖底、尖庙等6个村每年带来分红7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实现新的突破。”
小核桃,大效益。核桃基地项目建成后,由左权县麻田顺康天然农产品公司负责托管经营,年可转化核桃7000余吨,利润可达500万元左右。可直接带动全镇4000余农户从事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工作,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行政村1.4万余人增收。
这样,从种到管、从管到销,构建起了核桃全产业链,将实现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四赢。
产业兴旺有了“新动能”
“有产业吃饱饭,没产业瞎转转。去年,泽城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年前的零到105.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万元。”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自信满满地说,“没有产业支撑,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年,写生基地、核桃加工厂、水电站、光伏等都可为村里创收,村集体收入逐年递增,将突破200万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泽城村成立了兴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位居清漳河中下游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水量充沛的资源优势,建设水电站,蓄水发电。投资1688万元在上游清漳河干流上建设起了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600KW(3×200KW)。今年9月份并网发电投入运行,年发电量199.3万度,年收入可达50万元。还建起了300KW集体光伏电站,开展除草、除尘、擦板、线路维护等运维工作,保证正常足额稳定发电。连片的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0万元以上。
一业举,百业兴。泽城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山区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的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产业振兴之路。(侯俊伟 曹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