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远镇东山村,联合收割机实现谷子收割、脱粒一体化。
金秋十月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时。连日来,在祁县来远镇东山村,只见层层梯田层层谷,风吹谷摇泛起“金色波浪”。金谷开镰,沉甸甸的谷穗散发出醉人的谷香,描绘出一幅美丽乡村的丰收画卷。
从谷雨时节种植到如今收获,五个多月的风霜雨露、辛勤耕耘,东山村150多亩谷子迎来大丰收。10月21日,收割机在梯田里来回穿梭,地头上村民们筛的筛、晒的晒,忙得不亦乐乎。
“150余亩,预计可以产出小米1.2万余公斤,村集体增收15万元没问题!”捧起一把黄澄澄的谷子,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业庆脸上的沟壑里都装满喜悦。
对东山村来说,今年的丰收来之不易。面对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后继乏力的现状,东山村党总支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发展来远小米“特”“优”战略,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先手棋,集中流转150余亩梯田发展小米种植产业。
“因为雨水不足,延迟了下种时间,谷子起初长势不佳。”田业庆介绍,在祁县水利局的资助下,在梯田上实施了节水滴灌项目,投资20万元建起2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滴灌设施。原本还担心谷子先天不足会影响收成。没想到,谷子的耐旱属性发挥了优势,与往年相比,每亩地的产量浮动不大,不仅鼓起了村集体的“钱袋子”,也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东山村地广人稀,拥有耕地面积2000亩,常住人口只有500人,且村民年龄偏大,普遍存在增收难的问题。村集体流转土地种谷子,村民不仅可以拿一份土地流转费,还可以通过为村集体打工赚钱。
“每亩地的流转费用是100块,作务谷子,每天的工钱是120块。”78岁的村民田业禄把5亩地租给村集体,他负责浇地、收割谷子,前后打工50天,他告诉记者:“收入6000多块,比自己种地强,还省心。”
五个月来,东山村的150多亩谷子从种到收,先后雇了20多个村民间苗、浇水、收割,累计发放工资3万多元。
以东山村为核心,来远镇的千亩有机旱作小米示范园区里,谷子喜获丰收。作为来远镇壮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在镇党委的统筹下,盘陀、谷峪口、来远等7个行政村的千亩谷子让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丰盈起来。
“按目前的市场价,每斤谷子5元、小米6元。仅靠种植谷子,保守估计7个村集体总收入可以达到六七十万元。”镇党委组织委员、东山村包村干部王宝介绍。
祁县“来远小米”远近闻名。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土质优势,“来远小米”不仅卖相好,而且富含高品质蛋白质、氨基酸、亮氨酸、维生素E、锶等营养成分。随着盘陀村小米加工厂的投入运营,以及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校地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进,“来远小米”将以订单方式进行统一加工、包装、销售,小米产业将成为造福一方的“金产业”。(张莉芬 田业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