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因人而生,人因城而活。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城内百姓的生活家园。形制完善的汉民族城市格局、保存完好的文物遗迹,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信息,亦发挥着社会文化功能。
平遥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活态传承的典范。林立的票号、钱庄、镖局、店铺,留存并延续着晋商精神,万余居民传承弘扬着传统文化,让历史记忆与现代文明珠璧交辉,历久弥新。
活态传承,是平遥古城保护和发展的浓重“底色”,不仅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更焕新着古城的生机活力和文化传承。面对新机遇,让平遥古城在保护传承中实现发展,成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突破的命题作文。
如何“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如何“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平遥出台涉及古城保护、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大批项目在平遥古城全面铺开……沐浴着保护、传承、弘扬历史文化遗产的阳光,历经2800余载岁月淘濯的平遥古城生机勃发。
从迎熏门进古城,沿青砖台阶拾级而上,驻足在俯瞰古城全貌的城墙上,传统民居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头。不远处,有“中国华尔街”旧称的南大街上行人寥落,施工的微型挖掘机旁不时有三轮车往来。
这就是投资13.9亿元的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覆盖121条街道、长达30.22公里的项目,涵盖电力、通信、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综合管线提升改造及道路改造恢复等。
“全国首例在古城内开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山西六建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王龙飞介绍,“确保古城遗产安全和历史风貌修旧如旧,是施工的首要原则。”
施工多采用人工和小型机械作业,只为最大限度降低对文物的损害。为了避免地基沉降,每条街巷开挖前都要铺设永久性支护桩。总长度660公里的支护桩,不仅确保了施工时的建筑安全,更夯实了文物遗存的永久性“地基”。
“以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为基准,划分了4个片区。”王龙飞介绍,目前东北片区全部完工,西北片区正收尾。东南片区18条街巷开工过半,西南片区正在做前期准备。
“基本覆盖大街小巷,完工后将有效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品质。”山西建投古城改造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张磊介绍,项目将彻底解决古城供水供电、管网容纳能力不足的问题,居民取暖实现煤改电;分离雨水和污水,有效解决雨季排洪和下水道返味问题;消防和自来水不再共用管道,解决了渗漏问题,还能满足消防用水需求。
基础设施的改造,无论对古城的保护发展,还是对古城内繁衍生息的居民来说,都是一件利在长远的好事。
走进古城仓巷街49号,精美的木雕门廊上挂着“历史建筑”标识牌。巷子里开挖道路的“轰轰”声与院里“叮叮当当”的錾刻金银器声,混成动听的交响。市级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兴东,正和他的徒弟赶制客户订单。
“古法制作的金银器很受欢迎,往年工作室的平均年销售额可达30万元。”从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选址平遥,再到基础设施的全面改造,刘兴东眼里满含憧憬。他说:“无论是平遥古城的保护,还是传统技艺的发展,未来会更好!”
记住历史、读懂过去,方能把握当下;看清现实、立足长远,才能搏梦未来。
轻风吹拂处,平遥古城焕新而生。
开拓“平遥手艺”一日游非遗项目游玩线路,拓展手工艺体验店、陈醋文化馆等文化业态,推动古城“青春修炼计划”……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留驻年轻群体的脚步。
启动2022“我们的节日·春节——平遥中国年”,短短16天吸引67.61万名游客。他们齐聚平遥古城感受年的味道、家的盛宴,倾听历史的声音、触摸文化的灵魂。
“云传播”为平遥古城插上翱翔四海的翅膀。980个作品、15场直播,45.2万粉丝、8599.9万个点赞,平遥融媒抖音号全面展示古城的历史遗存、文化底蕴。围绕2022年“中国旅游日”,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晋中文旅局、平遥文旅局等微信公众号,推出平遥古城系列宣传专题;十多位平遥籍网红自发宣传,每天通过抖音、快手带着数十万粉丝“打卡”平遥古城。
加快推进《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保护条例》省级立法进程,建设平遥牛肉文化产业园、推光漆器产业园、黄酒文化产业园,培育陈醋生产销售基地,壮大晋升油茶等30多个“老字号”品牌……平遥古城传统文化产业持续壮大。
“我们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平遥古城,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古城墙上,平遥古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主任张霄云,用响亮的声音作答。
“唤醒”2800余年的历史、“焕新”朝气蓬勃的未来。平遥古城在千年遗存与现实的融合中,迸发出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文/张莉芬 图/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