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正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文旅部组织专家与我市视频连线,对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行验收评审。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汇报我市相关工作情况。
晋中文化厚重、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享誉国内外的晋商故里。2010年,国家首批批准设立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市全域划入。12年来,我市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聚焦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晋商文化两大主题,高站位谋划布局,高规格组织实施,高投入保障落实,全面完成了近期和中期建设目标,正全力推进远期建设任务,着力展现晋中文化生态的新魅力。
常书铭向评审组详细汇报了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相关工作。一是强化组织推动,构建起全市“一盘棋”的工作体系。把保护区建设作为践行“三个敬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保护文化生态、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大举措,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全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有力推动了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地落实。二是强化措施落地,彰显“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实际成效。不断夯实自然、人文、非遗常态保护“三个基础”,非遗代表性项目由保护区创建之初的50项增至929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由106人增至1388人,非遗传承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坚持政策化牵动、节庆化促动、数字化驱动、全民化带动“四化联动”,非遗传承的氛围更加浓厚;立足晋中文化特征,着力擦亮平遥推光漆、晋商文化游、左权民歌和小花戏、广誉远中医药等“六大文化品牌”,晋中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抓实非遗与旅游、非遗与产业、非遗与乡村振兴“三个融合”,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强烈。三是强化实践创新,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晋中的实践证明,推动“大遗产”整体性保护是必由之路,推动保护区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同联动是管用之招,推动非遗项目立法保护是关键之举。
常书铭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突出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文旅部部署要求,坚定把保护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强三市联动,全力以赴推动落实。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统筹,保障区域内投入强度。进一步推动管理提级,成立保护区建设管委会,由市政府直管。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建立保护区建设专项考核机制,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我市将以此次评审会为契机,全力以赴把保护区建设好,把晋中大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好,用掷地有声的行动和可见可感的成效回馈社会、回报人民。(张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