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基因激发旅游发展活力 —— 近期晋中市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2023年05月09日   11:36 | 来源:晋中日报


“五一”期间,平遥古城内游人如织。 张浩亮  摄 

 

  近期,我市文旅市场人气火爆强劲复苏。复苏的背后,是以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深厚文化底蕴为支撑的优质内容。我市各大景区不仅关注客流量,同样关注业态培育、餐饮服务、宣传推广、氛围营造、文化创意、品牌传播等;不仅有人间烟火的烤串,还有戏曲、舞蹈的优雅。


  厚植家国情怀


  自古以来,旅游就是涵养家国情怀和天下意识的文化活动。我市境内红色资源富集而丰厚,几乎每个县(区、市)都有革命历史遗存。抗日战争时期,晋中是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三大抗日根据地的接合部,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拥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八路军115师、129师都曾在晋中活动,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党、政、军机关也都曾驻扎在晋中。


  深厚的家国认同思想是我市的文化基础,来晋中旅游,从汾河廊带到太行山水,从晋商精神到红色文化,每一处都能深切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厚重。


  左权,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县份。春夏之交,左权宛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追寻红色足迹、欣赏秀美风光,近日,左权县游客大幅增长。左权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左权县去年启动实施了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对展陈内容、展示手段、游览路线、体验设施、基础配套等进行全方位提升。通过大量的史实史料,更加生动地再现八路军在左权抗战期间浴血奋战的战斗场景,切实增强展馆的可看性、互动性与故事性,提升视觉冲击力和教育感染力。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把革命薪火一代代传承下去。市委书记常书铭在瞻仰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太行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新的精神面貌担起新使命、以新的奋进姿态迈向新征程。今天的左权,不仅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还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城市发展道路上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太行山革命老区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红色土地,绿色发展。如何使红色旅游产品更充实、更丰富,我市探索红色旅游产品组合策略,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合理规划红色旅游产品结构,与绿色生态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等各种形式相结合,科学配置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精心设计红色旅游线路。近日,我市榆次、昔阳、和顺、寿阳、榆社等县(区、市)的红色旅游景点,市、县博物馆都接待了大量游客,不少游客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缅怀英烈中传承红色基因。晋中烈士陵园、昔阳大寨、和顺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园、榆社三块石公园等纪念场馆将党史教育与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相融合,真实的情景再现让游客深入了解了党的光辉历史,让厚重的红色历史“活起来”。


  保护民俗事象


  晋中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凝结了民众集体的智慧和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有以面食、酿酒、陈醋等为代表的粮食文化,有以平遥推光漆器、祁县玻璃器皿、介休琉璃制品等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有以左权开花调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有寿阳爱社、昔阳迓鼓、榆社霸王鞭等民间舞蹈,有形式和内涵丰富的人生礼仪……丰富的民俗事象是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内容。


  近日,我市各县(区、市)以文化旅游带动传承保护,推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太谷区作为我市重要的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整合区域农业旅游资源,按照“整合一批、发展一批、建设一批”的发展思路,打造“农旅十八景”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点,通过示范发展传帮带的方式整合太谷旅游资源,打通太谷旅游动脉,带动太谷全域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太谷区依托丰富优质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展示、市民参与农事、休闲度假娱乐等休闲农业模式。太谷区围绕“农旅十八景”,开展旅游路线推介活动,如晋商文化一日游、晋商文化+农业采摘一日游、晋商文化+中医药一日游等文旅活动,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为2000余名高校师生推荐一日游、二日游旅游专线,组织有意愿的师生来太谷旅游。在鑫炳记、美宝山庄、润月山庄、巨鑫农业、东辉现代农业等文化产业园区,农耕文明、民俗事象得到生动的展示。


  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连日来,平遥古城成了民俗事象的集中展示场所,就以最普通的面食为例,游客无不惊叹,一个简单的面食,平遥人能做出如此多的花样。平遥人把民间固有的生活习俗变为吸引游客的饮食、娱乐文化,早茶、戏曲、夜市,无处不风景,时时可休闲,就地取材挖掘民俗文化,不仅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带来精神的娱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寿阳,至今保留着非常原始的傩舞。傩舞有着历史、人文、民间文化艺术价值,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和顺,牛郎织女传说流传已久,以和顺牛郎峪、南天池为中心,方圆3公里内存在着与牛郎织女传说紧密相关的众多古地名和景物名称,人们用口口相传、手抄本记载的方式传承着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传说同样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晋中文化生态的百花园中,每一种民间文化、民俗事象都得到保护。近年来,凭着一系列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曾经濒危的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讲好晋中故事


  进入五月,《又见平遥》实景演出观众爆满,甚至一票难求。《又见平遥》作为沉浸式文旅项目的肇始,通过场景打造、观演改善、氛围包装等手段,让游客从演出一开始就被故事、人物、场景包裹,不仅了解了现在的平遥,而且看到了过去的平遥,很好地宣传了平遥。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晋中故事。我市持续引导文化创作者创作、生产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种类丰富、业态多样的文化产品,电视剧《平遥人》《太行奶娘》,纪录电影《汾河流水》,晋剧《望海楼台》《褚鈇督漕》,舞台剧《战地黄花》《左权家书》等,都是宣传晋中的文艺精品。


  最近一段时间,不仅是文艺演出,在古城大院、在山水太行、在红色景点、在乡村田野,各个景区的导游、各个场馆的解说员,都是晋中故事的讲述者、晋中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以强烈的服务意识,让广大游客了解晋中、爱上晋中。而特色餐饮、观光游览、民俗客栈、老字号商店等,背后都是满满的晋中故事。


  “真没想到旅游一下子又火成这样!”我市文旅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近期文旅业的火爆都有点意外。与三年前比较,我市的知名景区为各地游客尤其是青年人营造了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现在,景区思考的不仅仅是能收入多少门票,而且是以什么方式来吸引游客。


  美食、文创、娱乐,不仅满足了游客的感官,而且是游客感知地方文化的方式。我市各大景区都以创新为路径,打造、丰富、优化旅游商品,这些商品既是技艺的体现,也是气候、物产、习俗的综合反映,体现着晋中人的情感,富有生活气息、文化色彩和丰富寓意。


  “旅游是增进文化体验的过程。同样是看晋剧,通过电视看与在景区看,感觉完全不一样,同样是左权民歌,通过电视看与在太行山水间看,感觉也完全不一样。”我市一位热爱艺术表演的游客说。游客不仅需要景区带来的精神愉悦,也同样需要日常生活带来的“小确幸”。


  业态培育、餐饮服务、宣传推广、氛围营造、文化创意、品牌传播等,每一项背后,都能让游客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服务与暖心举动,都能让游客真切地体验到当地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晋中的故事、晋中的文化。


  我市文旅市场人气火爆,是疫情后的恢复,也是新的开始。如何从一时“火”变为长期“火”,还要深挖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文化底蕴,弘扬自身优势,锻造本地特色,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擦亮品牌,这样,才能形成长期吸引力。(张春玲)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