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县南燕竹村走出支部引领“双层托管”新路径
农田托管给“保姆” 农民甩手当“掌柜”
2022年06月20日   15:31 | 来源:中国发布网

  时值盛夏,万木葱茏。寿阳县城西的南燕竹村村民胡培志家里盖起了新房子。“多亏了村里的‘双层托管’,土地里的事少了,兜里的钱变多了。”胡培志乐呵呵地说。


  南燕竹村下辖南燕竹、冀家坪、大树堙、宋杜沟4个自然村,全村850户,2058人,耕地8448.45亩。


  “耕地面积大,可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村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十分薄弱,由于人口外流造成的无力经营、无暇耕种问题十分突出。”南燕竹镇党委书记贾永珍说,针对这些问题,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商讨,实地调研,最终一致认为,必须整合资源,把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实现整村致富。


  有了思路,说干就干。南燕竹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土地“双层托管”,率先推行了党组织“一统”,村社、村校、村企、村户“四联”的模式。


  党组织“一统”,当好“保姆管家”。村党组织充分发挥“统”的职能,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主动对接农户需求,通过村民座谈、入户走访,进行政策宣传,做通思想工作,打消村民把土地直接托管给市场主体的顾虑。村集体作为托管中间方,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全村522户村民签订委托协议,整体托管8156亩农户承包地,集中连片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担负起“保姆管家”的服务职责。村集体获得一定服务收益的同时,让村民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种地不出人、打工不出村”。人均增收5000元。


  村“联”社,实现规模经营。为解决自主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题,村股份合作社将8156亩农户承包地、643亩集体非承包地,整体打包、二次托管给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经营,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和订单蔬菜农业。以村集体非承包地为例,每亩收益由300元左右增长到1000元至1300元,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就增加近60万元。


  村“联”校,提供技术支撑。村集体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园区,引进膜侧精播、平衡施肥、无人机喷药等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蔬菜水果新品种,种植新技术,为集中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推广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统一实施耕、种、防、收全流程作业,土地利用效率至少提升5%,每亩节约成本120元左右。同时降低了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村“联”企,保障经营收益。村集体利用100亩非承包耕地,集中连片、规划建设有机蔬菜园区,拿出其中20亩建设专供基地,与华阳集团新元公司签订保供协议,为其提供季节时令蔬菜。与国任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签订每亩70元农作物保险合同,有效防范自然灾害风险,保障了经营收益。


  村“联”户,拓宽增收渠道。土地“双层托管”不仅推动了农业规模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为农康旅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今年以来,村集体吸收12户种菜大户进社,种植20亩共享菜园,划分地块后,以500元至800元的价格托管经营,供城市居民认养,村集体为他们当好“菜管家”。此外,还建设了400亩田园采摘园,主要种植水蜜桃、胭脂杏、山楂、冬枣、草莓等,吸引游客采摘;建设农业观光园,让城市居民、学生体验农事、休闲垂钓,观赏农业风光,不断拓展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新渠道。


  “一统四联”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持续增长,开创了村强民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村民腰包鼓了,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当前,南燕竹村荣获了“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生态文明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美丽村、富裕村。(杨玉明)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