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上,谁上?”
支援上海战疫,党员出列、青年出列。每一份肩负初心与使命的出列,都是他们用行动擦亮救死扶伤的底色、宣示青春力量的担当和作为。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2岁。在上海,在战疫最前沿,他们在艰险中淬炼、在奉献中闪光。
支援上海,我市先后两批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晋中一院)、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晋中市中医院、介休市人民医院、祁县人民医院、太谷区人民医院抽调医疗、护理、院感、血液透析专业的66名优秀医护人员。
在战场勇于担当
“照顾好自己,这56个人交给你了!”
援沪30天来,市中医院副院长王灵萍没有一刻忘记嘱托。她把千钧重负化为具体行动,带领晋中医护人员奋战在战疫一线。
继4月25日,首批10名血液透析专业护士抵沪后,王灵萍带第二批医护人员于26日15时抵达上海,19时入住酒店。“还没吃饭,援沪物资就到了。对物资分类、转运、入库、查对……大家没一人缺席。等把235箱物资安置妥当,已经23时了。”电话中,王灵萍的声音清脆爽朗。
才安置好物资,王灵萍就接到第二天支援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的任务,安排好相关事宜已是27日凌晨3时。6时30分集合,7时30分培训、分组对接,8时出发,12时完成采样任务……在忙碌中,他们正式开启守“沪”战疫。
“4月30日进驻确诊病例救治定点医院——杨浦区市东医院,与病毒正面较量。”队员来自不同单位,很多人没有与新冠病毒战斗的经历,高强度工作和直击病患产生的心理压力前所未有。作为山西援沪医疗九队(晋中)队长,王灵萍一边按照安排开展医疗救治,一边开展心理干预,高密集进行院感防护培训和操作规程训练。
在队员们眼中,王灵萍是指挥员、主心骨、守护者。
“有她在,心里很踏实。”队员们说。在前往上海的飞机上,王灵萍根据大家的年龄、性格、专业特长绘制网格图、完善组织框架、成立7个工作组,为第一时间投入战疫做好充分准备。
“责任最重,压力最大,全面负责队里的医疗、救治、防护、对外协调等工作。”市中医院外科护士长、山西援沪医疗九队(晋中)副队长丁琼介绍。
结束白天与病毒的“较量”后,每天18时开始,王灵萍要组织全队例会,听汇报、找问题、勤整改。之后,她要参加各类会议、培训,包括通过线上培训会听取上海医疗专家的学术讲座,参加山西省援沪指挥部队长会商会,进行交流汇报、磋商解决问题等。每天都要第一时间把相关精神传达给援沪队员。
援沪以来,王灵萍每天平均休息时间不足4小时。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是她的力量源泉。王灵萍说:“赶走病毒,助力上海人民战胜疫情,我们义不容辞。”
同样认为义不容辞的,还有党员代表、青年先锋。
因工作需要,需抽调20名晋中医护人员前往另一所定点医院。这意味着他们要前往新的“战场”,与新“战友”完成新一轮磨合。“我去!”晋中一院消毒供应科护士长牛鹏姣主动带领19名护士赶往指定医院。
“赵主任是我们的‘护身符’。”说起晋中一院院感科副主任赵志红,队员们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队里的院感组组长,赵志红针对定点医院的院感工作一个一个流程亲自过,针对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针对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进行持续培训,一对一进行考核。她先后对各类人员,包括酒店闭环管理人员和消杀组人员、通勤车司机、工作队员等94人,开展不同形式培训49场(次),累计参加培训1712人(次)。
在一线磨砺青春
战疫一线是磨砺青春、凝聚力量的阵地。
在上海,66名医护人员坚守着、付出着、经历着,也成长着。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他们不怕吃苦、不惧困难,尽心尽力照护每一位患者。
来自祁县人民医院的透析室护士长胡洁,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工作。第一次进入ICU,看着高龄老年人周边被各种仪器包围,身上插满各种管路,她说:“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面对病毒的威胁,老人们太可怜了!”她感同身受,只想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全力帮助他们。
胡洁分管透析患者。ICU收治一位87岁失语老人,神智不清且无人陪护。输液时常翻动身体,一不留神就会将穿刺针拔出,且有坠床风险。胡洁守护在她床边,及时给她提供帮助,一次、两次……老人病情逐渐好转。
丁琼全面负责队里的护理工作,进入定点医院以来,她遇到过各种情况。有一天早班,刚交班就听到家属的呼叫,跑过去一看,只见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婆牙关紧闭,一动不动。与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后,阿婆逐渐恢复意识,不料又有一名患者晕倒在地:“医生,您救救我妈妈,救救我妈妈……”神智不清的患者不停呢喃。原来,该患者的母亲与他在同一病区,得知母亲病情加重,他一着急就晕倒了。
“阿婆很精神,如果您担心,我推您过去看看她好不好?如果头晕就告诉我,我先扶您到床上躺会儿。”看着患者意识逐渐恢复,丁琼耐心地安抚。
每次到达11层心内科病房,看着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龄的患者,祁县人民医院护士高爱莉总想为他们多做一些事。喂水喂饭,协助起坐、大小便……她说:“我愿意成为他们的‘手’和‘脚’。”
在常规查房中,市中医院护士乔娜娜在给一位卧床的大娘进行检查时,闻到一阵臭味。原来对方穿戴的尿不湿发生侧漏,衣服床褥都被弄脏了。当时陪护人正好不在,乔娜娜帮忙擦拭,给她替换了干净衣服与床褥。
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护士长陆静是一位80多岁女性患者的责任护士,负责老人的日常护理。经过精心护理和系统的医疗救治,老人的核酸检测结果转阴,却因基础疾病太多,难逃病魔的毒手。老人弥留之际,陆静应儿女们的请求,为老人擦拭身体、穿好衣服、梳洗……
青年有担当,抗疫有力量。在上海,他们用最坚定、最暖心的行动,彰显着磅礴的青春力量。
在病房收获感动
在战疫一线,年轻队员们付出了汗水和辛劳,也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和由衷的感动。
晋中一院消化科副主任赵睿锋是山西援沪医疗队中亲身经历过上海疫情的人。在结束上海半年的学习任务后,在上海封控的30多个日夜里,他曾亲眼看着所在小区的楼栋被病毒一幢接一幢地“点亮”。
不是不怕,但作为医者,他深知救死扶伤是使命,更是责任,于是毅然奔赴抗疫前线。赵睿锋说:“如果退缩了,身后的亲人谁来保护?我是党员,冲锋在一线,就是我的‘特权’。”
刚进舱的前几天,队员们接连出现身体不适、发热乏力等症状。作为医疗救治组组长,赵睿锋在组织队员们完成救治任务的同时,积极安抚队员。他还把自己在上海总结出的运动疗法介绍给队员们,引导大家充分调动机体的免疫力。经过尝试,队员们很快消除了紧张情绪。
祁县人民医院护士高英俊,为包括赵睿锋在内的“战友”感动着。她在日记中写道:脸上的压痕、手中的老茧、额间的汗水,化作了坚守战疫一线的“勋章”。我的“战友”有的腰痛得连防护服都无法穿脱,有的因为过敏泪流满面,有的手破了,有的晕倒了……但这些都没有让我们退缩,每当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我们就是满血复活的白衣战士。
在一次夜班查房时,晋中一院医生黄强为一位60岁的女患者治疗,对方因为紧张不肯配合,黄强一再鼓励开导。离开病房时,她轻声说:“谢谢侬……”透过她的眼神,黄强看懂了她的谢意。
杜娟也是晋中一院的医生。在定点医院心内科,她第一次单独值夜班,就一次性收治了8位患者,一晚没休息。面对工作的艰辛,每次累到话都不想说时,总有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让她瞬间充满力量。
杜娟曾接收过一位84岁老人,听力不好、不会说普通话、不识字。在同病房一位50多岁女患者的“翻译”下,杜娟才完成用时半小时的病史沟通。“我对她说谢谢,她说:‘不客气,你辛苦了!你们远道而来支援我们,应该说谢谢的是我们’。”一位29岁的年轻患者在使用杜娟的签字笔后,细心地用酒精消毒后归还,还说:“谢谢,你们要注意防护。”
一位患者家属手写感谢信,向市中医院颈腰椎病科护士长白晶晶致谢,感谢她对他妈妈的亲切微笑和悉心照料,让老人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晋”心尽力,全力守“沪”!如今,66名医护人员即将完成援助任务。
返回晋中前,他们只想说一声:“加油,‘战友’们!加油,上海!”(张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