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振兴梦
2022年09月28日   11:18 | 来源:晋中日报


清清苹果共享农庄苹果种植基地



清清苹果共享农庄电商服务品牌展示栏



郝卫芳自营品牌谷小芳小米锅巴



富硒黑小米



郝卫芳正在向游客推介谷小芳小米锅巴



农业培训送到田间地头



清清苹果共享农庄一角


  山西这十年,329万名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子,黄土高原上的广袤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图景。一群饱含着对土地的深情,怀抱振兴乡村理想,视野广阔、懂知识、善经营的新农人,开启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让魏榆大地展现出新气象。


  “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在共青团晋中市委的长期指导下和榆次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帮助下,2018年,全国第一个青年农民联合会——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成立,搭建起了青年职业农民沟通联络的桥梁,并与欧盟青年农民联合会等国际青年农民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此为基础,晋中市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成立,形成了涵盖“产加销服”多种环节、“农文旅游”多种功能、“科工贸金”多种支撑、“人地财务”多个政策、“大中小微”多元主体的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示范区,为新农人实现田园梦想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晋中市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示范区以榆次区修文镇、庄子乡、北田镇、东阳镇涉农产业为核心,包括干果水果基地、南果北种基地、鱼菜共生基地、小杂粮基地、红枣基地、畜牧基地、生态庄园、番茄基地、苹果基地,初步构建了品牌统筹、推广统筹、科研统筹和双创统筹发展新格局。


  从合作社到协会再到联盟,新农人们抱团发展,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通过“大帮小、小推大、老帮青、青助老”的方式,晋中市青年农民联合会的会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整体年销售额达到5.3亿元。在晋中市、榆次区相关部门的组织引导下,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的组织力量、覆盖范围、社会影响不断强化。晋中市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示范区内,干鲜果种植、养殖畜牧、设施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立体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电商、农资服务、农贸等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不少产业项目发展水平都走到了全省前列。


  这些新农人们敢想、敢闯、敢试、敢干,在魏榆大地上种出的累累硕果,见证了山西这十年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历程,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农民向梦想田园奔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源源不断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坚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在黄土地上扎根梦想!


  苹果经纪人书写别样“田园诗”


  2014年,武祝琴放弃了“漂”在一线城市,回到家乡成为苹果经纪人。在接近十年的时间里,她成长为新农人队伍里的“领头雁”。


  如今,她注册了地理标志“榆次苹果”,建成了“榆次苹果国家级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建起了农旅融合路上的共享农庄,靠着电商直播,让“榆次苹果”着实火了一把。通过普及病虫害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严格把关种植过程,种植基地的苹果果品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启果树私人订制后,原本收购价2元一斤的苹果,身价翻番。武祝琴一步一步带着村里的老百姓走上了致富路。


  新农人也在不断带领着传统农人打破老思维,闯出新路径,让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屋一瓦、一山一水变得更加美好。青山绿树、鸟语花香,武祝琴在山野间“雕刻”了“诗与远方”。


  清清苹果共享农庄包括私人定制直播培训基地、现代化设施农业示范项目、现代农学科普教育研学基地、休闲农场特色体验、网红打卡特色餐饮五个板块,含有15个特色研学休闲体验项目,运营伊始就成为了榆次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独树一帜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彰显着武祝琴多年打拼沉淀下来的眼界和市场意识。如今,加入清清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已近2000户,武祝琴坚信她能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我想带出农民电商队伍,打造更加专业化、正规化的乡村电商发展模式,帮大家致富!”她热切地期盼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期盼着乡村振兴路上更多的好政策。


  “带头人”播种新“硒”望


  郝卫芳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由城市白领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功能农业领域的青年“带头人”,她一次又一次在黄土高原上种下了新“硒”望。


  郝卫芳紧盯功能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把功夫花在了研究富硒黑小米上。从最开始在榆次区长凝镇西见子村种植300亩,发展到辐射带动周边贫困县,郝卫芳探索出“富硒生物营养强化+粉垄深松+渗水地膜穴播”的技术路径,通过“功能农业+精准扶贫”的产业模式,让种植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由他们种植出的黑小米品质好、产量高、营养价值独特,每亩地比过去增收600元。


  在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郝卫芳有幸作为“双创”企业代表参加,并汇报了自己的农业创业路。


  此时,郝卫芳正在推广针对谷子地的“订单托管”农业模式。“订单就是和农民签订合同,提前预订产量,我们负责销售,有保底价格,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郝卫芳说,“托管就是农民出土地,我们出技术,统一农资、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变分散的农户为集中连片土地,形成机械化、现代化、流程化、标准化的工作模式。”


  “我今年73岁,间苗、除草、种谷,力气有些跟不上了。”张二毛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望着播种机驶过田垄,张二毛喜笑颜开。他把土地流转出去,在地里守着农机干活,不仅一天能挣上12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更让张二毛高兴的是,原来一亩地产谷子200多公斤,现在能产400多公斤。


  “以前的托管大部分都是玉米托管、大豆托管,但是我们通过‘订单托管’农业模式实现谷子托管,收入是翻番的,老百姓现在很愿意种。”郝卫芳说,“山西小杂粮里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西小米,老百姓种谷子的收入是远远高于种玉米的。”


  传统的玉米种植每年每亩地大约只有600多元的收入,三晋大地上,新农人正在逐步转变农村低效的种植方式,改善着农业经营结构。


  2022年春天,郝卫芳的“订单托管”农业模式已经在介休市龙凤镇得到推广,“硒”望的田野上,万物勃发,茁壮生长。她有信心,谷子托管能逐步走向规模化,“订单托管”农业模式在山西有机旱作农业中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郝卫芳早早规划好了谷子深加工和营销的渠道,望着充满希望的田野,她的眼神自信而坚定。


  田野上的青春之歌越唱越嘹亮。


  新农人最耀眼的不是他们做出的成绩,而是知识带来的底气。从低效的传统农业到转型现代农业,他们见证了山西这十年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历程。这些怀揣梦想的青年人依靠智慧和汗水在黄土旱塬上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与时代之伟力汇聚,共同绘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画卷。(文/刘红英 张健 郝赫 图/郝赫)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