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左权县高度重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扩就业、保民生、促经济、稳预期的作用,通过项目落地,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我这个年龄出去打工没人要,即使有人要,给的也是最低的工钱,现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有钱赚,这都是源于以工代赈的好政策!”家住芹泉镇小南庄村的李老汉已年近花甲,以前靠外出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年到头所剩无几。近几年,村里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修缮、公厕建造、凉亭修建、农田水利等一系列工程陆续实施,李老汉守在家门口就有干不完的活儿。不仅如此,以往外出打工经常遇到拖欠、克扣工资的情况,现在每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村民心里踏实了,干活也更有劲儿了。
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自实施以来,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农业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在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除了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我国还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去年则开始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在中央及省市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左权县不断扩大实施范围、建设领域和受益对象,在交通、水利、文旅、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各领域全面推广以工代赈政策,带动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让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芹泉镇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借助传统农业优势,西红柿大棚率先“出线”,为这个农业大镇蹚出一条致富路。为了帮助村民增产增收,左权县农业农村局专门聘请了技术员对大棚种植户进行长期指导,广泛宣传,广开销路。目前,芹泉西红柿大棚的产量和市场已经基本稳定,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总产量高达5000万斤,总产值8000余万元,亩均增收2.2万元,产业带动使得脱贫户户均增收近1万元。
芹泉镇只是左权县以工代赈政策实施的一个缩影,在中央及省、市相关政策的引领下,左权县不断扩大实施范围、建设领域和受益对象,在交通、水利、生态、文旅等各个领域全面推广以工代赈政策,带动更多农民就近就业增收。
在麻田镇泽城村,集写生、康养、度假、游学于一体的“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挂牌成立,与之配套的民宿、咖啡馆、直播间、文创店等项目也相继落地。孙洁作为泽城村村民,成功入聘民宿保洁,成为一名月入1650元的“上班族”,实现了年收入翻番。目前,基地已经吸纳了近50名当地人就近就业。在寒王乡红卫村,以工代赈护村坝建设项目已经通过审批,预计吸收项目资金共120万元,建设全长386米的护村坝和全长14.5米的桥梁,在实现防洪除涝功能的同时带动附近村民就业。
近期,左权县起草了《关于在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办法》《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县级协调机制》,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19个县直部门参加,按照在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中能够实施以工代赈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指导目录,明确分工、责任到部门。目前,今年首批适用以工代赈的县级重点工程项目清单已确定。
如今,行走在广袤的左权乡村,一条条产业便道串联起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一张张灿烂笑脸诉说着增收致富的喜悦,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在辽州大地上斑斓描绘。(吕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