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题目: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支持单位: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开幕时间:2020年12月25日15:00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5日—2021年4月11日
展出地点: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导语:由中国美术馆和陕西美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还在展期中,包括“长安画派”几位大家在内的81人的87件作品几乎囊括了建国后陕西美术的扛鼎之作。每天观展的人群络绎不绝。
其中,这87件作品中有五件是全国美展金奖作品。分别是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国画类金奖:王迎春、杨力舟作品《太行铁壁》和谢振瓯作品《大唐伎乐图》;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设计类金奖:郭线庐宣传画《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陈绍华招贴画《绿--来自您的手》;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国画类金奖:邢庆仁《玫瑰色回忆》。为方便读者更立体了解展览,“刘爽说”将陆续推出金奖作品背后的故事。
本期推出郭线庐和他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宣传画金奖的《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
郭线庐 《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 宣传画 1984
2020年12月25日,郭线庐再次站在这幅作品前
26岁的预言家
《信息—开发人类智力的契机》是陕西省美协主席郭线庐先生1984年的宣传画,当时获得全国美展宣传画类(设计类)金奖。三十多年后的《回长安》展览上,他再次站在自己这幅作品前,恍觉人生如梦,他畅想的未来世界在今天网络时代完全得到实现,一再感慨:“实在太神奇了。画上的内容全部实现了,而且更进步。”
“1984年的9月份,为了庆祝国庆,这件作品离开陕西参加第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2月到达北京中国美术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今天我觉得36年就像昨天一样。”郭线庐回忆到,“当年这件作品全部手绘,花费了20多个日日夜夜,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这一代年轻人都用新的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段,已经没有人再这样做了。当时只能一笔一笔画出来,包括每一个字都是我手写的。我还是觉着现在学生的基本功还是要加强,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特色还是要传承和弘扬。这些东西是不应该扔的,因为总不能以后永远不动手,而完全靠机器来创作。” 当听到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宣传画类金奖时,郭线庐是不敢相信的。当时他才26岁,正在西安美院工艺系读研究生二年级。他知道很多艺术家终其一生为此最高荣誉努力,有的甚至连入选都很奢望,他却首战便斩获金奖,简直是惊喜交加。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与郭线庐同为西安美院教师的陈绍华作品《绿--来自您的手》也获得宣传画类金奖,可谓“双黄蛋”,也成就了西美设计的高光时刻。 26岁便获得业界殿堂级奖项,可谓至高起点。为何得此殊荣,郭线庐回忆了这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80年代初,世界上新技术革命对中国的冲击像天方夜谭一样,人们对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建设非常渴望,国家也提出了“科技强国”的口号。这些都激发了郭线庐创作的冲动。所以他选择了“信息”这一主题,并为未来进行了大胆的想像,最终获得金奖。26岁的郭线庐像个预言家,所畅想的一切在今天成真并超越了当时的想象。
郭线庐和老师杨健健在其作品前
郭线庐和艺术家们在其作品前
金奖的后续效应
1984年郭线庐拿到金奖,对于其个人、西安美院甚至设计界,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次获奖之后,郭线庐得到信心和鼓励,原本一心想从事国画创作的他,开始在设计领域不断探索下去。随后在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上陆续取得奖项,第十届时便成为评委。此后他毕业留校任教,继续教授设计专业,为获得更先进的知识,有幸远赴英国以访问学者身份继续深造。
1993年从国外回来,引入了西方优秀设计教育理念,为后来西安美院的学科建设和陕西地区艺术设计艺术事业的发展与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可以说,这个奖项改变了郭线庐和陕西设计界。从那之后,郭线庐也慢慢融入到中国设计教育大舞台里,陆续参加了诸多国家级项目的研究与评审活动,包括中包协的设计委员会、中国美协平面设计艺委会、高等教育设计教育委员会等项工作,把自己探索研究的成果,向全国进行介绍。同时,几十年的教育工作,培育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散布于全国。这些,几乎都是那次金奖给予的动力。
作为设计界的领航者,郭线庐同时给青年设计者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他说,设计学要“三驾马车并行”。第一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工艺美术,是两大法宝。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与今天的设计学相结合,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是重要的发展途径;第二一定要凸显个性。设计学永远是创新和创造的领域,没有个性永远做的是随大流或是大众熟悉的内容,生命力太短暂了;第三是他自己的特色,不是普遍现象。他特别喜欢中国画,把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绘画的很多构成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又把设计学中间的很多观念和组织建构又带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去。这就是他现在在设计和中国画之间找出来的设计艺术探索之路。
关于《回长安》展览,郭线庐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这批作品就是一个缩小版。几乎为陕西美术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艺术家都在里边,所以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发展变迁,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同时对于审视陕西美术事业如何发展是非常大的动力和鞭策,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像过去这些艺术家一样,创作出如此高水准作品,这是很大的挑战和压力。”郭线庐还认为这场展览是一份考卷,他这样给出对策和答案:第一是要更加解放观念,解放思想;第二尽快培养一批中青年艺术;他们风华正茂年富力强有思想有魄力,要想办法让他们能够早日脱颖而出,能够产生更好的艺术作品;第三最重要的是我们美协或相关美术研究教学团体和单位,尽快营造和打造这样的氛围和良好平台。
郭线庐在《回长安》展览开幕仪式上致辞
郭线庐简介:
郭线庐,男,1958年9月出生,陕西潼关人。
1986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1991-1993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
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陕西省2012年度重点领域顶尖人才。
陕西省教学名师。
陕西省2020"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2019年获“西安之星”(教育领域)荣誉称号。
陕西省政协十二届委员。
【武美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