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记浙江对口帮扶贵州台江民中校长陈立群
2019年09月09日   13:35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9月8日电 题:大山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记浙江对口帮扶贵州台江民中校长陈立群

  新华社记者胡星、李惊亚、俞菀

  他是浙江名牌高中校长,退休后,拖着病体,独身来偏远的贵州大山里义务支教。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

  他就是浙江杭州市学军中学原校长、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他的故事,被网民誉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

(时代先锋·图文互动)(1)大山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记浙江对口帮扶贵州台江民中校长陈立群

  陈立群为台江县民族中学高三新生作动员讲话(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给孩子一点光亮,他还你一片天空”

  教师节前夕,台江县老屯乡岩脚村苗族少女姜海霞在父母陪伴下,乘高铁前往上海商学院报到,四年美好大学时光,正在向她招手。

  步入台江民中时,她的世界只有这片大山,课余跟着爸爸放牛,不知道有大学存在。而现在,她的理想是,考取北京的研究生。

  姜海霞的奶奶、75岁的张庭珍曾给陈立群写了封情真意切的信。

  张庭珍会刺绣,曾被评选为全国劳模、党的十六大代表等。然而,大山束缚着这个女能人,由于家庭贫困等原因,她的四个子女无一考上大学。听说杭州来了一位名校长,她写信恳请校长多关心一下孙女海霞的学习。

  读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从那以后,陈立群经常关心姜海霞。最终,姜海霞以超出一本线9分的成绩被上海商学院法学专业录取。

  62岁的陈立群出生于浙江农村,也是个放牛娃,因家境困难一度辍学,改革开放后考上大学,人生轨迹得以改写。近40年的从教生涯中,以爱和责任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信和快乐、前途和梦想,是他笃定追寻的目标。也因此,退休后,多家企业开出百万年薪聘请陈立群,都被他婉拒了。

  “给我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陈立群说,“我在浙江是‘锦上添花’,在这里却可以‘雪中送炭’。”

  在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台江民中是唯一的高中,2016年8月,陈立群受邀担任台江民中校长时,全校每年辍学学生100多个,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占全校人数近一半。

  “无论差校、名校,都是帮助学生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激发他们生命能量爆发。给孩子一点光亮,他会还你一片天空。”陈立群说。他默默发誓,要把贫困学生从辍学边缘拉回来,帮助身处困境的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自信从容地走出校园。

(时代先锋·图文互动)(2)大山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记浙江对口帮扶贵州台江民中校长陈立群

  陈立群在台江县民族中学为高三学生书写寄语(9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放牛班的春天”

  苍蝇飞舞的食堂,教室改造的宿舍,几块木板遮挡的卫生间,还时常断水断电;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学校成了“托管所”,抽烟喝酒、打游戏、谈恋爱现象严重,个别老师迟到早退混日子……这是台江民中给陈立群的“第一印象”。

  在浙江,每年从学军中学考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就有几十个,而在这里,每年二本上线率仅10%,2008年和2011年,全校竟然只有一人考上一本。

  有人担心陈立群“晚节不保”,他却没打“退堂鼓”:一拖再拖的食堂、宿舍改造工程立即动工,十几项规定出台,全封闭式管理,早读、晚自习挨个教室检查、评比,严格教师出勤管理,甚至辞退了两名工作不力的高三教师。

  一批批教师被送到杭州学习,校内开展师资培养工程,每个年级和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并和黔东南州名校凯里一中开展同课异构。

  “这位浙江校长不是来走过场啊!”“两个月他就把几年管不住的事管住了!”乱哄哄的民中有秩序起来,县城里议论纷纷。

  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陈立群终将学校带上“逆袭”之路:2018年,台江县打破高考11年无600分以上“纪录”,8人考过600分,450人考取本科。今年,台江民中561人考取本科,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三年来,台江县高考增量从全州末尾冲到了全州第一,中考尖子生几乎全部留在本地。

  令陈立群欣喜的还有,在他坚持高考结束送喜报的行为感染下,今年各个村寨自发奖励考上大学的孩子,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老师还是这些老师,但考得一届比一届好。”台江民中教师任伟娟说,“学校已经走上正轨,民中不会再滑回过去。”

(时代先锋·图文互动)(3)大山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记浙江对口帮扶贵州台江民中校长陈立群

  陈立群(右)在台江县台盘乡南庄村家访途中与学生交流(4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被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怒自威,西装革履,一丝不苟,这是陈立群的外在,其实,他的内心有一颗爱生如子柔软的心。学生碰到什么事都愿意找他,塞在校长办公室门缝的信多得像雪片一般。

  在台江民中,他有不少“孩子”。“如果我能弥补这些孩子缺失的父爱,我愿意扮演父亲这个角色,尽可能逼真。”陈立群说。

  有个女学生开学没来报到,陈立群得知,女孩父母早年离异,她和三个弟妹由爷爷奶奶辛苦拉扯大。父亲再娶,带她去接亲,女孩想不开不愿上学了。“你无法选择父母,但能掌控自己的命运。”陈立群鼓励她,还给了1000元钱。

  过了段时间,女生给他写信,家里太穷,继母也跑了。“我把你当女儿养吧。”陈立群怜惜地说。女孩现在读高三,他定期给生活费。

  毕业生来道别,他会给贫困孩子包一两千元的红包。有人说:“贫困学生太多了,您帮不完。”他说:“如果我不在了,我的儿子、孙子也会帮助下去。”

  陈立群跑遍台江,家访了1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辍学现象基本消失。他四处做讲座,培训师资逾万人次,支教分文不取,反而资助学生、奖励老师30多万元。其实,他身患疾病,并不富有,也有牵挂,90多岁的老母亲独自在临安老家生活,孙女今年5月出生后,还没见过爷爷。

  陈立群原本计划支教一年,把学校管理理顺了就走,但每当看到山里孩子期待的眼神,他就心软了。“学生们感谢我,我说错了,是我要感谢你们,因为是你们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提升了我的办学思想,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陈立群说,“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被人需要,是一件幸福的事。”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