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非遗,赏画作,领略万国文化……9月3日,来自温州的陈思与女儿在义乌市文化馆度过了一下午的闲暇时光,也让她对义乌这座充满活力的世界小商品之都有了新的认知。
“我原本是冲着‘亲子研学’来的,没想到这里的非遗馆和艺术展厅带给我更多惊喜。”在得知晚上有音乐会演出时,陈思决定在义乌多待一天。
文化馆,是认识一座城市的窗口之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气质。2020年,市文化馆自从入选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以来,围绕“多元文化深度融合、文旅产业和合共生”的主题,认真谋划实施,制定改革方案,加快行动步伐,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由“物理整合”升级为“化学融合”。
徜徉在义乌市文化广场,文旅融合、文化惠民带来的好处并不鲜见。
“城市礼盒”献礼
打造文化新地标
义乌市文化广场坐落于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区新科路与西江路的交叉口,毗邻万达商圈,占地45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是由UAD设计的义乌市文化广场“城市礼盒”,该建筑获评世界知名的第31届世界建筑界奖“十佳建成建筑项目”,是义乌市大型地标性城市建筑;其中文化馆建筑面积31133平方米。目前,文化馆正在申报国家3A级景区。
“义乌以小商品闻名于世,这里中小企业密集,民营经济高度发展,大量同质化小体量高密度的建筑弥漫,市民渴望标志性城市建筑以及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义乌被纳入浙江中心城市规划后,市政府希望以义乌文化广场建设为契机,为市民奉献精彩的‘城市礼盒’,向世人展示义乌城市新的形象,并宣示其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文化信心。”市文化馆馆长黄奕介绍,建馆之初,他们从方案设计开始就下了不少功夫,要把这处开放的“文化客厅”建得既有特色,又有满满的活力与亲和力。
以红色与白色为主色调,配上流畅的线条,极简的沿江立面在夜幕降临后可以变化成巨大的屏幕,变幻的屏幕在义乌江波光的倒影下焕发出迷人光彩。攀登过漫长的大台阶到达开阔的屋顶天台,登高望远,义乌江、钓鱼矶、狮子山的美景尽收眼底。
与一般的封闭建筑有所不同,这里拥有剧院、艺术展厅、活态非遗展示馆、录音棚、摄影棚,还有一座全开放式的下沉式广场,以及露天电影院、适合开各种派对的花园大露台,是一座集演出、培训、展览、创作、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设施现代、功能完备、服务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如今,这座以“城市礼盒”为主题设计的文化馆正以迥异于传统的方式“出圈”,成为商城热门打卡地。
文旅深度融合
文化生活欣欣向荣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建设要求下,市文化馆开始将发展重心从升级改造公共设施转向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上,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付诸实践,努力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探索出一些可行路径。这两年,市文化馆积极探索亲子共训的旅游模式,充分利用场馆和文化资源,形成了一批亲子研学游特色融合项目。不仅有同主题研训游,如“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活动,还分别依托“非遗馆”“美术馆”开展了系列游训活动。去年共接待亲子研学游团队万余人次。
义乌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底蕴厚实,有义乌红糖、义乌道情、朱丹溪中医药文化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林寺遗址、观音塘恐龙遗址、桥头遗址……它们如璀璨的星星闪烁在乌伤大地。市文化馆以乡村非遗馆、民俗文化村为切入点,结合乡村旅游节、民俗文化节,陆续推出蓝草生活节、缸窑村开窑节等具有义乌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构建红糖馆、义亭非遗馆等一批有义乌地方建筑特色的非遗活动场所,打造美丽乡村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
为了彰显“城市文化休闲客厅”特色,市文化馆突破其地理空间限制,对现有的物理空间进行合理提升,融入更多的亲民元素,重在拓展服务功能、延长服务时间,在提升公共设施的可达性、趣味性和人文性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当前,文化馆开辟了非遗+、旅游+、美学+、互联网+的城市生活美学体验地,探索文化的输出新模式,同时,积极拓展艺术节、文旅主题场馆深度体验、志愿服务等融合发展思路,打造出丝路文化驿站之“传统文化体验站”等一批文旅金名片,让义乌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大餐,也让更多游客爱上义乌。
公共服务内容多、受众广、需求多元,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运营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服务主客体的互动效果。为提升服务质量,文化馆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引进了以学术为支撑的专业类公益美术馆项目、以传统美育教育为核心的普及类公益培训项目、以专业管理服务为支撑的城市惠民演出项目,逐渐形成了由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市文化馆还充分利用数字媒体优势,打造“掌上文旅”平台。如今市民只需打开手机,便可实现网络课程、活动预约、场馆预订、文化配送等服务需求,还可观看文化活动直播,相当于随身携带文化馆,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全民艺术普及的乐趣。
来源: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记者:余依萍 编辑:童晓)
编辑:吴超群
审核:黄锐
来源: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记者:余依萍 编辑:童晓)
编辑:吴超群
审核:黄锐
(责任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