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一个月时间,我们46家红糖厂一起拿到了建设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证。”11月29日,浙江奕乌侬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鲍昊楠说,受益于数字化改革及义乌创新实施同类项目全域“打捆”审批,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时间和费用。
为解决红糖生产企业无环评审批无排污许可证的窘境,近日,义乌生态环境分局结合生态环境部试点的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改革,创新实施同类项目全域“打捆”审批,将全市46家红糖生产企业“打捆”办理环评审批,并申领排污许可证,实现审批时间再缩短,环评费用再压缩。这是自“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以来,义乌市首个试水并成功采用全域同类企业“打捆”形式通过行政许可审批的事项。
“以前企业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不仅要到生态环境部门查询资料,还得跑现场看,现在可以通过智慧准入平台查询项目的准入情况,从智慧准入平台直接链接至环评与排污许可联办系统,通过系统直接办理环评与排污许可。”采访中,鲍昊楠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传统的环评模式中,单个项目要编制46个报告和46本排污许可制,现在只需编制3个报告和46本排污许可证,费用也从原先的单家企业1.5万元节省至3000元左右。
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两项行政许可事项。今年6月,义乌市被列入生态环境部排污许可制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衔接改革试点,率先从构建智慧准入平台、创新环评与排污联办系统、完善非重大变动流程、小微企业“打捆”环评审批等数个方面进行探索工作,目前衔接改革已初见成效。
为进一步精简整合环评和排污许可内容,规范报告表格式,减轻企业负担,义乌市委托省环科院开展环评报告表(污染类)和排污许可证格式融合研究,探索塑料制品和印刷行业同类建设项目模块化环评,创新环评和排污许可标准化模板,开发系统平台在线填报环评和排污许可。“环评与排污联办系统已于11月初正式投入试运行,已真正实现一次审批即可拿到两项许可,大幅减轻了企业负担。”义乌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义乌生态环境分局将继续深化衔接改革,结合数字化审批改革,优化环评智慧准入,完善环评与排污联办系统,促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有机融合,建立环境信访问题发现机制,构建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载体的污染源“一证式”智慧监管模式,打造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改革样板。
义乌商报记者余依萍 编辑:童荟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