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绥德郝家桥:“楷模村”走上康庄大道
2023年10月17日   12:57 | 来源:陕西日报

  “楷模村”郝家桥村又有新变化!


  产业兴了、村子美了、旅游发展起来了、打工的人回来了。


  “修学校幼儿园,给老年人修个幸福院。商贸街电影院,南山又把光伏建。村容村貌有改变,红色教育旅游村……”村民马兴业自编的顺口溜,生动道出了这座陕北小山村的“新模样”。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深处的郝家桥村,是绥德最早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党的组织的村庄之一,是响当当的“楷模村”。


  从“起床一身灰”到“光鲜好生活”,一代代郝家桥人勤劳奋进、开拓创新,让林果粮上了山、设施农业到了滩、规模养殖进了沟;


  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通过打响“郝”字号品牌,蹚出“红色教育+干教培训+三产服务+农林产业”发展新路,让红色精神永赓续、乡村振兴意正酣。


  薪火相传、奋进不息!如今,郝家桥人正阔步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1.jpg

郝家桥。《当代陕西》记者冯雪峰/摄


  红色基因代代传


  丰收的季节里,郝家桥村迎来一批又一批研学学员。


  “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深入乡村、贴近群众、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走上小康之路……”10月13日,马兴业像往常一样,盘着腿坐在院畔上给学员讲党史。


  错落有致的窑洞、动听的陕北民歌……暖阳洒在被绿意包围的郝家桥村,不少学员在“时代楷模”牌匾前争相留影,村庄里生机勃勃。


  这个“藏”在山旮旯里的小村庄,缘何能成为“楷模村”?


2.jpg


  时光回溯。1943年开春,老一辈共产党人带着粮食、被褥等来到郝家桥村,进行了44天蹲点调查,留下求真务实、重视调研的故事。


  “当时调查发现了通过精耕细作、改善土地条件等办法使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劳动英雄’刘玉厚,郝家桥村也被授予‘农村楷模’称号,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面旗帜。”榆林市共青团宣讲团讲师张小兵介绍,当时陕甘宁边区掀起了“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的热潮。


  在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心里,“农村楷模”这个称号承载着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也不断激励着自己当好“领头羊”。


  刘振喜啃下了集体经济改革这块“硬骨头”,2020年带领全村实现整体脱贫,2021年又捧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


  昔日楷模,今又楷模。借助红色高地优势,郝家桥村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13家培训中心开展合作,共建干教培训、群众课堂、美术学院写生等基地。


  经过5天沉浸式红色培训,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子洲分局局长贺腾飞感触颇深:“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的深入实践深深影响着我们。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传承延安精神,弘扬优良作风。”


  红色培育要“出新”更要“入心”。郝家桥村利用苹果基地等打造“未来郝乡村”青少年研学基地等多个“新场景”。张小兵说:“村里红色培育研学业态越来越丰富,理论与场景相融合让研学变得更加深刻、有趣。”


  “接下来,我们将采取5D、VR等沉浸体验技术,开发品牌课程,提升培训研学水平,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榆林旅投中红未来教学中心负责人冯晓明说。


  三产融合促振兴


  沿着郝家桥村“劳模路”盘山而上,在村民郝长雄的520亩“杏树庄园”里驻足,只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巴杏上了山,黄土变金砖’,甜的日子在后头咧!”郝长雄笑着说。2021年,他离开打拼多年的汽修厂,返乡当上了“新农人”。


  坐落在半山腰的葡萄大棚里,果香四溢。


  “创业达人”王绥兵正在利索地装箱。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郝家桥产品名气越来越大,我也有信心扩大规模。即使近期晚熟葡萄不好卖也不用操心,有村干部帮忙呢!”


  山地苹果生态果园2000亩、日光温室大棚20座、拱棚40座、生猪养殖场……细数村里的“家底”,刘振喜滔滔不绝:“我们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先后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中能郝家桥数字体验馆、陕北文化主题商业街区……”


  从“面朝黄土”到“面朝产业”,郝家桥村聚焦三产融合,实现多点联动,逐步发展为集红色旅游、自然风貌、民俗文化、现代产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来“郝”家桥、到“郝”人家、忆“郝”故事等“郝”字号旅游IP也随之出圈。


  “我们规划打造以培训为主体、文旅为主线、文创为补充、乡村振兴为目标的文旅产业,这一模式可复制推广。”榆林旅投集团陕西中红未来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泽霖坦言。


  红辣椒、黄糜子、大南瓜……秋日里,村民侯志荣家的小院满是丰收的景象。


  “种了一辈子庄稼,我们也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这些农产品都是自家种的,很受游客欢迎!”71岁的侯志荣笑着告诉记者。


  乘着文旅发展的“东风”,侯志荣还开了一间小卖部,老伴儿则在村里的旅投公司工作,负责打扫村史馆,一个月有1000多元收入。侯志荣笑着说:“我们既能种地又能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实现美好新图景


  “老王,准备去哪里?”


  “刚在幸福院吃完早饭,回家去!”


  清晨,村民王英雄骑着新买的电动车,乐呵呵地和邻里打招呼。


  “上了年纪干不动活儿,好在有村里的互助幸福院。一天饭钱5元,省心又省力!”王英雄感慨地说。


  不远处的广场上,78岁的村民王爱芳迎着晨光散步。


  “从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地方,新广场、路灯、村道都很漂亮!”虽然每天都来广场,但王爱芳总是看不够。近年来,村里整修村容村貌,在村委会的帮助下,王爱芳居住的旧窑洞也被粉刷一新,还换上了崭新的门窗。


  穿过广场,村医刘军亮一早便骑着车去卫生院上班。


  “以前卫生院只有一孔破窑洞、一个药箱、一个听诊器和为数不多的常用药,现在啥药都有,还有了诊疗室。”刘军亮感慨地说,村里解决了村民买药难的问题,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光伏电站、小学、幼儿园、互助幸福院、村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记者行走在郝家桥村,目之所及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村里有了“看头”,群众也有了“甜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中,绥德鼓励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人等参与竞选,郝家桥村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36岁的村“两委”班子。


  落实村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制度、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村“两委”班子继承和发扬郝家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劳模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为村民办实事。


  “我们坚持打文化牌、做培训业、吃旅游饭,在三产融合、城乡融合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全面探索郝家桥乡村振兴新路子。”刘振喜说。


  “红色”郝家桥,美好新图景。秋风吹过绿水青山环绕的希望田野,郝家桥人也秉持初心,迈开步伐,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