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每次回家的心情很好,孩子们也想多住几天”,周末回村的席麻湾村村民畅涛涛说。据她讲,近年来,老家人越来越“栓正”了,家里门外收拾的井井有条,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都萌生了回村发展的念头。
席麻湾镇是省级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今年以来,为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该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运营、考核监督、务求实效”方针,以治理脏、乱、差为切入点,开展镇域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切实改善并带动全镇村容村貌持续向好,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卫生整洁、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
全域监督,环境整治进入新常态
结合镇情实际,该镇在全镇107个自然村确定107名环卫监督保洁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能是发动组内群众开展自家房前屋后清扫,监督常住户不能随便倾倒垃圾。镇上将封山禁牧队工作人员编入人居环境整治督查领导小组,开展常态化督查检查。封山禁牧队在各村禁牧时对发现的垃圾点进行拍照定位后反馈镇政府,镇相关部门下达整改通知单责令其限时整改。镇人居环境办今年还购买无人机一台,定时对各村进行航拍比对,对发现的垃圾点向各村进行反馈并责令整改,对优秀的村庄进行表彰奖励。
全员发力,干群互动建强新队伍
环境整治为了群众,更要依靠群众。该镇各村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专班,下决心下功夫铲除本村环境“顽疾”。从5月份以来,镇上开展集中宣传2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动员会2次,各村党支部通过动员群众,开展宣传16次,累计组织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清理整治24次,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280余名,投入铲车8辆,清运生活垃圾110吨,镇人居环境督查领导小组开展集中检查5次,不定期督查26次,向各村通报垃圾点及整改任务32条,各村积极投身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清理活动,形成“人人清扫,户户干净,村村整洁”的“全域”环境卫生大提升局面。人居环境得到好转,群众卫生习惯持续转变。
创新举措,科学管理注入新活力
为确保环卫工作创新举措取得实效,该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多次实地调研、考察,结合本地情况充分论证,制定完善席麻湾镇环境卫生“外包”第三方公司管理运行的招标考核管理机制,积极稳步推进环境整治市场化运行新常态。第三方公司按照定人、定岗、定量的长效清扫保洁机制规范试行,加强环卫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为全镇老百姓、驻地企业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该镇政府环卫所将通过制定考核方案及细则,实行“双重考核”,按期对标对表考核评估拨付服务费用,确保全镇生产生活水平提质增效。
硬核投入,镇域环境焕发新面貌
积极争取资金,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今年,该镇争取省级专项资金200万元,同时多方整合市县资金,投资166万元,实施镇域生活垃圾治理建设项目,开展大闫路两侧树木修剪、土地平整、垃圾清理、旧院拆除及全域生活垃圾常态化整治;投资9万元购买18辆三轮保洁车;投资37万,实施了东高峁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20万元实施了主干道两侧绿化项目;投资74万元在羊圈湾村新建交易市场1处;投资101.85万元,在高渠村新建卫生厕所125座,在大沟村新建卫生厕所166座;投资82万元实施了沙渠、高渠2个村的道路亮化项目。
突出重点,守护家园开启新模式
根据目前的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该镇人居环境提出了集中清理“全域”,重点打造“一路”,严格管理“两街”,示范推进“两点”的工作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已经完成了席麻湾镇“全域”的大清扫,后期将进一步加强督查,督促各村开展常态化的大清扫;打造大闫路沿线,规范管理大沟和羊圈湾街面,有序推动大沟移民点、新瑶洼移民点、羊上移民点卫生整治工作,让全镇环境美化、亮化成为常态化。
席麻湾镇的环境整治,让美丽乡村更出彩。这只是靖边县县域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靖边县加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围绕镇村中心、县乡接壤道路两侧开展乡镇人居环境“八清一改”和整洁绿化等工作。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新建农村卫生厕所6700座,持续推进镇村沿线美化和亮化工作。全年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20个以上、新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巩固提升示范村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