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朵朵绽放的蘑菇、绿油油的辣椒、红宝石般的草莓……寒冬时节,走进绥德县四十里铺镇赵家砭村的一座座大棚里,满目的翠绿间掩映着沉甸甸的果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清香的气味。
“我种植5棚蘑菇,每棚13000多菌棒,一个棒产2斤多,一棚半年能产3万多斤,售价3—5元,每棚年产值10万元。”大棚种植户王四算了一笔账。据了解,王四除了种植蘑菇外,还经营4棚奶油草莓,每棚年产3000斤,草莓品质与口感好,每斤售价20—50元,周边村民常进棚采摘购买,根本不愁销路,经常是供不应求。
杨保雄是村里的蔬菜大棚种植户,是该镇麻地沟村人,已经连续承包大棚10多年了,主要种植黄瓜、青椒等蔬菜。“我承包了3个大棚,黄瓜每棚年产量1万多斤,青椒每棚年产量1万多斤,每棚平均年纯收入3万多元。不应出远门打工,在邻村承包大棚就能挣钱,顾家挣钱两不误。”杨保雄笑意盈盈地说。
像王四、杨保雄这样的种植户,还有近30户,一年的收入主要来源大棚。从幼苗期到生长期、挂果期,他们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在棚里,户均年收入10多万元。
据了解,赵家砭村共有82座大棚,2023年以来,为促进大棚产业提质增效,已完成升级改造26个,12个大棚正在施工阶段,今年预计把剩下的大棚全部改造完成,进一步壮大种养植产业,同时利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目前,70个大棚由43户农户承包,其中,54个果蔬大棚由32户农户承包,11个草莓和蘑菇大棚可带动40余个村民就业,9个养殖大棚由6户农户承包,目前存栏生猪4000多头、肉牛400多头、羊900多只,可带动20余个村民就业。牲畜产下的粪便可当作种植的有机肥料,果蔬秸秆又可作为牲畜的“口粮”,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每年以一个棚2000—3000元的价格承包给农户,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5多万元,其中,60%用于村民分红,40%用于大棚维修和村级日常事务等。承包户都是有着多年经营经验的本村或周边村民,既能带动农户创业的积极性,又能带动其他村民就业增收。”村党支部书记赵如涛说。
下一步,赵家砭村将利用交通优势和水肥优势,以“大棚经济”为着力点,“绿化、美化、亮化”棚区域环境,走采摘体验、生态旅游、学习研究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同时注重农产品的优化提升,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