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漫步在子洲县佛殿堂生态公园,目之所及,梁峁坡洼上的万亩松柏槐杨在冬雪的滋润下,正铆足了劲儿等待春风的号令,时刻准备绽放新绿,一幅丹青墨染的画卷尽收眼底。
近年来,子洲县紧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榆林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等重大战略机遇,结合榆林“南治土”工作要求,锚定建设“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县”目标,确立了“生态立县”治县方略,坚持整川打造、整沟治理、整山绿化,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厚植生态底色从浅绿走向深绿
来到苗家坪镇马家咀山,记者看到去年春天新栽的168亩油松、山杏树苗大部分已成活。马家咀山距离县城5.2公里,是子洲县安排打造的第七个县级义务植树基地,总规划面积500亩,以生态林为主,经济林为辅,该生态基地的建成将又为子洲添一片新绿。
近年来,子洲县紧紧围绕“两廊、三区、多节点”生态建设布局,坚持城镇与农村、生态与经济、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坚持林草搭配、乔灌结合原则,一体推进山水田林坝草综合治理、系统修复。2023年,子洲县完成造林面积5.78万亩,超过市级下达任务指标28%。到2025年,子洲县计划完成营造林面积10万亩,打造成2个高标准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水土流失问题将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子洲县全面推行“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工作机制,重新划定各级林长责任区位置及面积,严格落实护林员常态化护林巡林,截至目前打造了4个林长制示范镇、7个示范村。同时,充分利用子洲融媒公众号、视频号、农村大喇叭、宣传车等,持续开展封山禁牧宣传工作,全年累计发放围裙等宣传制品7.1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200余次。
聚力三大攻坚从治理走向预防
“这些年,子洲县的环境越来越好,尤其在咱们滨河公园里散步的时候,看到河岸两面山青水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空气质量清新湿润,真是我们老年人休闲散步的好地方。”说起家门口生态环境的变化,子洲县苏渠村老住户张大爷很是认可。
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子洲县先后出台了《子洲县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二十四项攻坚行动方案》文件,全面加强施工扬尘、渣土运输、露天烧烤和秸秆焚烧等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在建工地“6个100%”,加快推进城区乡镇清洁取暖改造。2023年子洲县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PM10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全力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河长,各县级领导为河长的工作体系,持续加大河道“四乱”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严控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积极推进禁养区养殖户搬迁整治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河排污口整治,形成了沟、渠、岔、河全方位监管保护体系。截止10月份,上一年度排查出的230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整改完毕,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已然实现。
优化人居环境从整治走向提质
走进子洲县“宜居示范农房”试点项目点周家硷镇后湾村村民刘生定的庭院,只见四孔窑整齐亮净,庭院宽敞利落,厨卫设施配备齐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该试点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缺啥补啥、方便实用、现代宜居”的原则,统筹主房、辅房、院落等功能,优化农房室内功能布局,对现代厨房、卫生间、盥洗室、厕所、圈舍、电路等进行全方位改造,实现产居分离、寝居分离、净污分流,村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乡村要宜居,环境是底色。近年来,子洲县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因地制宜、阶梯推进,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力度。继续深化农村环卫服务外包合作,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形成农村人居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常态化开展“八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庭院、模范村创建活动,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仅2023年,全县建成农村水冲式公厕9座,无害化卫生户厕1405座,完成率140%。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子洲县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着力推动生态环境由单向治理向系统治理跃升,由区域治理向全域治理转变,奋力谱写生态建设现代化子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