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海诗词系列之《咏平陆傅说相》
2019年12月15日   18:47 | 来源:中国发布网
  傅岩霁雪映祠宏,
 
  箕星之上跃苍穹。
 
  武丁访贤追梦境,
 
  不囿赭低举鸿鹏。
 
  盬地盛赞伯乐智,
 
  安比胥靡定邦能。
 
  伟业千秋人才大,
 
  瘦马追风亮光锋。
 
  注:箕星之上,传说傅说死后,化作傅说星,位于箕星之上。
 
          武丁:商王武丁,慧眼识用傅说。
 
         赭低,赭衣,指囚服。
 
       胥靡,古谓之奴隶,囚徒。
 
        历来孔子在中国被尊奉为“圣人”,流传至今。详查古籍发现,比孔子大约早 800年的商朝武丁王时期的宰相傅说,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尊奉的“圣人”。傅说,古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出身于奴隶,曾在傅岩山一带和许多奴隶一起劳动,在征服洪水泛滥时因发明“版筑法”而闻名遐迩。
 
            傅说(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他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留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名句,被尊称为“圣人”。
 
            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傅说本无姓或氏,殷(依)武丁昭,赐姓傅,中国古代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建筑学家。他作为商代宰相,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留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名句,被尊称为“圣人”。而这位颇具传奇色彩、奴隶出身的宰相,当年就隐居在如今的林州市的王相岩。
 
           傅说,商王帝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被武丁起用,故以傅为姓。[4]
 
  傅说从政之前,身为奴隶,在傅岩做苦役。那里是虞、虢两地交界之处,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涧的流水常常冲坏道路,奴隶们就在这里版筑护路。傅说就靠从事版筑维持生计,虽有才干,无从施展。
 
           武丁举傅说的故事先秦时期已经非常流行,是圣王举贤不择贵贱的典范故事之一,《尚书》、《国语》、《墨子》、《孟子》、《尸子》、《庄子》、《楚辞》、《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汉书》、《论衡》、《帝王世纪》、《水经注》等许多传世典籍中多有记载。故事大致如下:
 
  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亲小乙的时候,殷商已经很是衰弱,武丁即位后,想重振殷商,但是没有贤臣辅佐,所以他三年都不说话,国事都交给冢宰来管理,自己则观察国风。一日,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贤人,说:“我是一个囚徒,姓傅,名说。天下如果有能找到我的,就会知道我不仅仅是个囚徒了。”武丁醒来后分析:“傅”是辅佐的意思,“说”是欢悦的意思,天下是不是有一个人,既能辅佐我又能让百姓欢悦呢?于是就让画工根据梦中的印象画了图形,派人到处寻找,结果在北海附近的虞、虢之间的傅岩找到了一个叫说的囚徒,和图画很像。说本来是个很有才能的贤人,隐居在傅岩,因生活穷厄,就自卖自身,住在北海之州的圜土(监狱)里,穿着粗麻布衣服,带着索链,在傅岩筑城以求衣食,《韩非子·难言》说“傅说转鬻,舂于深岩以自给”就是这个意思。《尚书·说命》的《孔传》认为是虞、虢之间的傅岩本是交通要道,因为涧水经常泛滥冲坏道路,所以需要发动囚犯刑徒修筑,傅说是当地的隐士,也自愿和刑徒一起筑路,目的就是能吃饱肚子。说被带到商,武丁见了他,和他交谈了一番,认定他就是梦中的那个贤人,就起用为相,结果殷商因此重新振兴起来。《史记·殷本纪》认为傅说原无姓氏,唯名“说”,因为他是在傅岩这里被找到的,所以就以“傅”为他的姓氏,称为“傅说”。
 本网编辑:李俊  投稿邮箱:kxdblj@163.com
(责任编辑:夏县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