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让我们更好地读懂嘉康杰——杜流程长篇传记文学《嘉康杰》的时代价值与创作贡献
卫君翔
2024年07月23日   11:26 | 来源:发布网

38c8e7f14ff871bf52708bbe201ea35.jpg


  (一)

  

  杜流程创作的长篇传记文学《嘉康杰》,是一部“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时代力作,它以风雷激荡的历史画面和宏阔深远的多维审美视角,高还原度地展现了嘉康杰非凡的革命一生。

  

  这部书拿到手上,已有两年多时间了。我对它的阅读,是一个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是对英雄之完整人格的叩寻与致敬过程,也是把“阅读作为信仰”溯源河东党史的一次精神巡礼过程。“唯大英雄能本色”,从该书展示的嘉康杰生命史和奋斗史中,我读懂了嘉康杰,发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和彻底革命者的力量之源、立身之本。我相信,读者一定会有同样的感受。

  

  面对《嘉康杰》在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中出现的阅读热度,欣喜之余,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位革命老前辈——柴泽民。这位作为中国驻美国首任大使的人物,革命岁月中曾经是嘉康杰的战友。2006年1月8日,我到北京柴老家中做了一个晌午的采访。交谈中,自然谈到嘉康杰烈士的话题。他说:“当年山西发生‘十二月政变’,之前嘉康杰要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在平陆与夏县交界的地方,途中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害。那时我22岁,是夏县中心县委书记兼八路军康杰支队政委。”时年已是88岁的老人充满期望地说,嘉康杰的革命一生很不平凡,咱运城要好好地写,大力宣传。过去,我们在太行山上住党校,没有房子,上课下雪,笔都冻了,呵一呵再写。

  

  革命先辈的话,念兹在兹,寄意深矣!

  

  嘉康杰,曾被刘少奇盛赞为“河东的‘群众领袖’”。

  

  我们穿越历史时空,时间追溯到1939年11月18日,作为原河东特委组织部长及改组后的河东特支书记、晋冀豫区党委委员和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的嘉康杰,在赴延安途中牺牲,时年49岁。《新华日报》于1940年1月17日,发表题为《悼念嘉寄尘同志》社评,文中称:“真正像这样获得广大群众拥护的群众领袖,在晋冀豫区有如寄尘同志的实在不多。”

  

  由此可见,嘉康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贡献与重要影响。

  

  所以,研究嘉康杰,重读嘉康杰,歌颂嘉康杰,大写嘉康杰,在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中讲好嘉康杰,当是河东人的一种责任与使命、情怀与自觉。令人欣喜与感动的是,河东作家杜流程,对嘉康杰的丰功伟绩与辉煌不朽的一生,进行20年艰苦的创作劳动,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和迎接二十大召开的重要历史节点,完成了这部长篇传记文学《嘉康杰》,尤其显映出它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传记文学《嘉康杰》,无疑是新时代运城文坛涌现出的一部红色经典。严格地说来,它是首部对集平民教育家与职业革命家于一身的嘉康杰悲壮人生的全景叙事;是对投身河东早期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的革命者和艰苦抗战的英雄们群像的立体重塑;是学习嘉康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地方党史教科书。

  

  (二)

  

  就创作成果而言,《嘉康杰》在史料拓展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三个原创性的贡献。

  

  一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在真实历史场景中的完整嘉康杰。 嘉康杰作为“五四运动”的先驱、河东人民的优秀儿子,他在近代中国教育办学史,特别是党的河东革命斗争史上,其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然而,再现嘉康杰的光辉形象,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视角和维度?一个什么样的嘉康杰,才能真正反映嘉康杰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实质?在与作者流程同志交流中,他用六句话,几个关键词,勾画出嘉康杰一生的精神风貌,即:他是经历两度留学东瀛的时代“愤青”,他是参与“五四运动”风暴洗礼的革命先驱,他是长工佃户们亲切呼喊的“三哥”,他是群众眼中的“嘉先生”,他是青年学生崇敬的“校长”和“老师”,他是同事战友心中的“嘉书记”和“康杰同志”。

  

  作者给嘉康杰作了一个立体画像,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新的阅读引导。

  

  二是发掘和构筑起嘉康杰革命成长轨迹与延安学习教育的源头关系。这是作者对嘉康杰研究创作过程中拓展贡献出来的一个重要历史维度与情节。该书共分20章,第11章就集中叙述1938年初嘉康杰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培训的特殊经历。在当时,经延安培训的干部,被派往全国各地开展工作,党的指导思想、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作风,从延安影响到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嘉康杰作为自觉践行延安精神的典范,集中体现在“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面。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他把拯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落实在动员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光明的新中国这一政治方向和使命担当上。嘉康杰之所以被称赞为“河东群众领袖”,从他动员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工作实践上。譬如,当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山西省委下达二十天为八路军扩兵三千的任务。嘉康杰闻声而动,充分发挥地方党组织作用,充分发动群众,不分昼夜全力以赴投入到组织兵源工作中,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可喜局面,仅河东一个兵站,就为八路军和抗日前线输送了两千二百余名兵员。从中,看到了嘉康杰坚持群众路线、努力为党工作的理论清醒和政治自觉。

  

  三是坚持唯物史观,对形成嘉康杰的初心源头,从深远宏阔的历史背景中作出展示和回答。作品一开始,截取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的历史横断面,以嘉康杰二度留学回国准备粉碎阎锡山出卖山西矿产资源作为开篇,起笔突兀,年代感很强。其寓意有二:一是要交代清楚嘉康杰是留学东瀛的高级知识分子,“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一腔热血愁回首,断肠难为五月花”(吟秋瑾诗句),是怀有强烈爱国心的先进青年;其二,1919年五四运动的惊雷,震醒了万千暗夜中徘徊的灵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拉开序幕,而嘉康杰正是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代全新人物。“紧蹙眉头”,是书中主人公最为鲜明深刻的一个形象特征。嘉康杰说:“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是一个深怀忧患意识的觉醒者、思考者、担当者,他隐隐看到前方的道路艰难而险恶,感受到为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而斗争肩头有责。嘉康杰是在1927年最为严酷斗争的腥风血雨中,毅然更名(其原名叫黄金,字寄尘,“康”即俄语共产主义首字母的音译,“杰”意味着杰出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譬如,也是在第一章中,作者匠心独运,从广阔的视角上构建起一个时代背景舞台,有嘉康杰在北京大学的激愤演讲,有山西省府阎锡山频频逼来的阴谋威胁,有家乡夏县韩家岭在落后愚昧中沉睡如死亡般的寂静……这一切的一切,都集中在一个风起云涌、雷电将爆的特定的历史时段。

  

  在如何表现历史上,杜流程就是这样,努力通过对特定人物和特定事件的生动描述,将历史的真相还原并印入人心。

  

  (三)

  

  哥德《谈话录》中,反复强调作家的责任和文学的作用。他说,作家承担着培养“民族灵魂”的使命,相信这是值得辛苦经营的事业。

  

  作者杜流程正是进行这样的塑造“民族灵魂”的崇高事业。《嘉康杰》的出现,也就是文学因何而伟大的又一例证!

  

  在《嘉康杰》即将出版前,作者送给我一份该书的审定手稿。我与流程已是多年没有见面了,他在给我手稿时,已近2021年的岁尾。那是一个下午,天空飘着轻薄细碎的雪雨,我瞧见他面容憔悴,身着灰黑色调的旧装,像是一个长途负重跋涉的归来人。没过几天,我接到流程的电话,该书于是年12月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我高兴地驱车前去他的办公地取书,看到流程身着一色新装,精神焕发,抱着新著在迎接我。见此情景,我流泪了,为他喜极而泣!

  

  流程是我最为熟知的一位同事。他热爱文学,酷爱写作,向往记者工作。大约是在1993年,为了实现记者梦,他竟然把自己颇具规模的汽车修理厂转让(当时市面上并不多),驾着一辆马自达轿车作为采访工具来到运城日报社,与我一起工作近7年时间。期间,他作为中坚力量采写的一个系列报道,荣获山西省“集体一等功”的表彰。后来,他去了电视台,意欲向影视创作进军。后来我才知道,他为了创作嘉康杰,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创作旅程。

  

  本书从1920年嘉康杰二度留学归国写起,到1939年嘉康杰牺牲为止,时间跨度为19年。然而,作者杜流程竟然用尽了22年的艰苦岁月。期间,他先后行程20余万里,开坏4辆车,花费100余万元,采访1863人,笔记本装满了整整一麻袋,宵衣旰食,筚路蓝缕,才最终完成对长篇传记文学《嘉康杰》的创作。他以撰写红色革命题材为崇高追求,创作《嘉康杰》,可以说是几乎以付托生命而完成的。在20余年握笔前行的艰难时光里,他背负着贫困与疾病,抑郁过,摔伤过,孤独中绝望过,甚至给孩子写下遗嘱……在我眼里,流程是一个记者型作家,更是一名具有战士风采的作家,在他的创作奋斗历程中,存有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影子!

  

  在交流中,杜流程给我发来一则微信:“写这本书或是剧本我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就是以嘉康杰为比照,下大力气苦练内功提升自己,因为书中嘉康杰的思想、言语和行为,都是通过作者本身的认知能力和文学素养来体现。我仰望嘉康杰,但努力追求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点来审视我心中的英雄,才能把握好人物,着力来铺排故事、对话和情节。也就是说,我写的嘉康杰,要像嘉康杰。在这方面,我是下了苦功的。在文学上,我最崇拜的是作家路遥,每提起他,我总是想哭。他是在用生命写作,我也是这样。”

  

  这是作者心灵的倾述。

  

  是的。在文学上,路遥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他在《论作家的劳动》演说中,曾这样深沉地表述:“作家在某种意义上,不完全是智慧的产物,更主要是毅力和艰苦劳动的结果。所以,作家首先要有坚强的性格。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坚定的基础上的。”“有时候,一旦进入创作过程中(尤其是篇幅较大的作品),真如同进入茫茫的沼泽地,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等于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稿纸上进行一场不为人所知的长征。”

  

  杜流程的创作经历也正如此,他成功了。

  

  告慰历史,面向未来。作者为这个时代,为养育他的这片厚重的历史文化热土,为河东人民心中敬仰的英雄们,为正在学习奋斗的青年学子和茁壮成长的少年儿童们,贡献出《嘉康杰》。(作者系运城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运城日报社原总编辑)


(责任编辑:李俊)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