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谈艺术》之当代美术大家批评——蒋采苹
2018年09月05日   17:44 | 来源:书法报·书画天地




 

艺术家简历:

  蒋采苹 1934年出生,河南洛阳人。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1998年至2000年受聘为文化部教科司主办的中国重彩画高研班主持。2001年至200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重彩画高研班导师。2005年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重彩画工作室导师、博士生导师。出版个人画集、文集、技法材料等书籍以及中国重彩画集十余部。其研制的“高温结晶颜料”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

  
华丽中的僵化

乔维
 

  在当代美术的发展中,工笔画经历了新时代的变革,看似繁荣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但依旧没有走出传统技法的模式,尤其是在工笔重彩人物画上,很少看到意境和思想、审美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蒋采苹先生是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代表人物,有着几十年工笔人物画的教学经历,而且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在教学领域成绩突出,对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延续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工笔画有着严谨的技法体系,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特点,也是工笔画中最基本的要素,工笔画对线条的要求严谨,同时在色彩上以纯色为主,更具备浓郁的民族色彩审美意趣。工笔画强调装饰性与平面感,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给人以高雅和富丽堂皇的感觉。新时代的中国重彩人物画是在传统工笔基础上延续和发展而来的,在当代文化审美条件的变革求新里,以敦煌民间重彩壁画为精神寄托,力求重塑汉唐时期的重彩风貌,恢复色彩特有的表现力。中国重彩人物画发挥色彩与材质运用上的特殊性,借鉴西方的抽象架构以及装饰的美感,强调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人物画在美学要素的基础上,强调人物的精神面貌,艺术作品需要有独立的思想价值观,而不是单纯地以色彩艳丽来展示。人物画创作如果缺失了最基本的精神意识,是无法表达时代的人性与社会思考的,如果画面中颜色和技法成为主体,就会缺失对精神审美的批判价值,很难创作出具有艺术高度的作品。
 

  蒋采苹先生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追求华丽、清秀唯美,但却过多地借助了笔墨的渲染,在某些局部附加了线条之外的制作痕迹。所以在重彩表层之外的色调和画面中呈现出单一状,多数作品缺少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千人一面的感觉。蒋采苹先生的重彩人物画最大的不足在于画面人物僵化,人物面部表情始终缺少灵动性,无法体现出作品中意象化的精神面貌。人物画的价值尤其凸显在精神层面上,空洞僵化的人物状态及绘画语言,无论怎样去用色彩渲染和技法补充,都难以达到丰富的艺术表现效果。如果再强加于技法上的色彩滥用,附加某种制作成分,则会导致滑向平庸和民俗的层次。中国重彩人物画的审美价值关键表现在个性化的精神状态,以及表现在艺术空间的意境与时代感。从这一点上看蒋采苹先生的重彩人物画,单纯地追求笔墨色彩的渲染功夫,而缺失了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把握,缺少了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形成了在绘画手法上僵硬的格式现象,无形中降低了作品的艺术高度,从而无法走到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典范地位。
 

  纵观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态势,多数作品都欠缺独立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在人物的个性与精神把握上,缺乏最基本的人文情感与时代责任感。蒋采苹先生的人物僵化并不是个例,只是蒋采苹先生重彩人物的僵化性表现尤为突出,人物神态拘谨单一形成了一种模式,比如她的《盛装苗女》等系列少数民族女性作品,似乎让人物僵持在一种框定的面目里。另一个明显的艺术缺陷是从众化,蒋采苹先生的重彩人物格调趋于平庸,无意识地影响着她的工笔画发展,格调平庸通俗与绘画技艺无关,主要体现出作者的思想与艺术趣味。作品格调平庸植根于对艺术的修为,往往表现在题材选择与物象的把握,无论构图与色彩的叠加演变,都无力改变在审美意识上的认知。影响人审美趣味的最大因素是人文情怀,尤其是对艺术与民族文化的修养尺度,决定着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艺术水准,而色彩只是一种附加的表现手法。
 

  蒋采苹先生的教学原则是“以创作带动技法画材的学习”,她的创作理念同样注重人物的精神追求,力图达到一种精神高度和境界,只是在实践中带入了教学传承的因素,影响着她对高远意境的视野。用蒋采苹先生自己的话说“因受师辈影响对中国传统颜料很感兴趣”,这可能让其无意识地在作品中强化了颜色的效果,而弱化了对人物精神的深度探索。其实,重彩工笔人物画家的创作,主要来自对物象的情感意识,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悟透,缺乏真情的艺术创作终究是枯燥无味的。蒋采苹先生多年的教育生涯,为社会培育了一大批重彩画家,教育实践或许占去了她太多的时间,使她在个人创作上游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空间,从而制约了其艺术创作登上峰。
 

  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创作离不开时代背景,唐宋时期的工笔重彩画之所以成为主流,与它的时代背景需求是分不开的,因为宫廷庙宇需要大量的工笔重彩画去装饰,而在当下既要重视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又要注重时代人物的精神风貌。工笔重彩人物创作如果不追随时代,终究不会创作出让观者动情的作品。重彩画的传承任重道远,蒋采苹先生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她的创作路数并不能一味效仿。当代优秀的工笔画家比比皆是,关键要能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能够影响未来重彩工笔画的发展走势。所谓让重彩工笔人物画走向复兴,不仅体现在能培养多少优秀的画家,更为关键的是要对重彩工笔人物画有创新。(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蒋采苹 国画人物



蒋采苹 国画 台湾排湾族姐妹



蒋采苹 国画 金秋十月



蒋采苹 国画 白孔雀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