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谈艺术》漫谈徐里绘画的审美意识
2020年04月30日   19:04 | 来源:中国发布网
  因徐里经历过学院派的绘画熏陶,兼容了中西文化的美学渗透,无论作品所表达出的抽象意识,或是在风格上的创新变化过程,终究恪守了传统的中国元素。因中国画历史悠久,大浪淘沙般传承了民族文化的审美精神,让时间过滤尘灰去伪存真的保留住艺术的本质。掀开美术史册,去浏览几千年的沉淀与传承,总是延续着中国画的生命符号,以及创造出了辉煌的价值和成就。而从当下中国画的发展走势看,艺术家们企图在美术长河中留存下显著的位置,都竭尽全力融合了多元的创作路径,努力行走在泥古而创新的探索进程中。徐里属于这一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艺术领域涉猎之广泛,除了具备深厚的油画功底和写意能力之外,擅长耕耘在书画领域而游刃有余,且具有独立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造诣。他在作品的立意审美上能做到运筹帷幄,尤为是画山水或对作品内容的物像布局,首先赋予了构图中的美学理念与精准把握。徐里的油画以丰富的笔触语言入目,展示出了抽象化的大气象和意境面貌,而他的国画却比较清雅脱俗,在空灵中流动出生活的情趣味道。正如齐白石对绘画的一句忠告:“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话看似针对中国画的写意而言,实际上给艺术审美的角度确立了一种尺度,徐里的绘画恰恰表达了这种审美意识。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关于绘画的“六法”论述,尽管把“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列为首要之法,但却强调了“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彦远认为立意为绘画之本,笔墨才会生动出变化而显奇意,所以观察徐里的多数作品,他的画显示出意境高古且气息鲜活,而又在内容细节上融流出时代审美的特征。审视徐里绘画实践中的过程,也会见证晋代画家顾恺之提到的“巧密于精思”的画论,从而去发现在徐里作品中潜藏的美学启示。通过对徐里作品的解读和梳理,深入进他的绘画艺术路程及传承足迹,感受到那种深切而丰富的生活体察,醒悟出他积淀的厚重学识与创作经验。徐里有着开阔的艺术视野和美学修养,在绘画历练中培养了成竹于胸的技能,尤其是在表现物象时的立意审美发现,意图从原生态绘画体系中捕捉到美学的鉴赏意义。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徐里的绘画多以谨慎的态度赋予对美的普度,他的绘画也验证了法国诗人儒贝尔对审美的:“审美观是人的文学悟性”的概述。


 
  徐里对审美意识有着清晰的认知,从他的绘画特性和表达方式上能够体现,他作品在大气象里始终留存着温润与人文关怀。正如达.芬奇在《论绘画》所描述:“一个优秀的画家应描画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徐里有过很长时间的西藏写生实践,对绘画有着精深的醒悟和体验。加上吸纳和传承了古人的绘画法则,能以扎实的功力融入到时代的意象格局,所呈现出一种鲜活而宏远的展望境界。正因徐里在西藏写生的经历和体验,触动了他宽广的视野和审美眼界,侵染到了浓郁的原生态文化氛围和洗礼,让他近距离接纳了深厚的民情文化给养。因徐里在绘画创作上的不断探索,所以从抽象到写意都加深了舒美的诗意,他会把审美的视角延伸到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徐里的作品中最明显是表达出的神韵感,他对物像赋予了抽象或写意的宏观景象,用来舒展出所构想中的溢美神话图景,以晋代画家顾恺之的名句“以形写神”当坐标,从而确立艺术之神韵超越写实的美学价值。通过观摩徐里的众多绘画作品,可以看出他对抽象的表述始终区别于西方美学观,他所展示出具有中国韵味形神兼备的绘画姿态,给物像附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不拘泥于对自然绘画的写实性诉求,从而建立起一种对艺术神秘感的企及与遥望,这也成为他绘画途径的一个重要准则。画家黄宾虹也曾说过:“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因此徐里绘画的审美意识寄托了一种期待,让意象与形在灵境般的画面拉开空间感,而又打破现实构架出所需要的艺术意境,让作品的气韵直达观者的灵魂深处。
 

 
  徐里的艺术成就很大来自于对审美的把控,他倾心于山水创新与实践的发展中成长,因受张彦远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影响,加上对苏轼所阐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理解至深,多层面奠定了他在绘画理论上的厚度。徐里的绘画特点多以抽象的笔触语境,又融流进了神似的写意舒美格调,他的画风流畅而雄壮奇特彰显出激情。如果深入进他的绘画根源,你可以察觉到江南的灵秀,也能够触摸到北方的豪爽与苍茫。这要从徐里的人生背景感知他创作变化,他经常是带着江南的温润走来,让笔触又探索到朴素而阔美的北方。徐里的创作素材来自江南静雅和漠北沧桑,给予他创作源泉赢来取之不尽的灵感。因此他的绘画变幻在温秀与气势恢宏的交融感。加上他倾注于油画创作上的探索性,多采用意象化色彩效果抒发了壮观的审美意图,综合徐里绘画的审美意识,不能简单的用意境高古来形容,更不可轻淡的以气韵生动概括。因他的绘画路径侵染了太多中西文化,融合着南北大自然的灵动与荒蛮,所倾泻到作品里是无限而丰富的景象,同时也切合了张彦远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他的绘画多强调出浓重的意象化渲染力,凭借着累积了厚实的技术功底,以高远的审美意识和时代感为背景,倾注到作品宣扬出了浑厚和意趣共舞的交融乐章。徐里的绘画艺术创造了物像的生命价值,从美学角度透视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关怀,从而能抵达到具有时代印象的审美境界。


 
  纵观当下的书画艺术,可谓是波澜壮阔,大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态势。回望一个世纪书画领域的发展路程,能够站到里程碑上的名家人物,只能以凤毛麟角来形容。相比上个世纪,还能有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一众大师级人物,给美术史留存了宝贵的财富。尽管当代可以成为导师级的画家层出不穷,但是否能够走进美术史的长河之中,暂时还看不出其发展的面目。因鱼目混珠的书画界形成的圈子文化,以及浮躁的学术乱象,还难以归类出有谁的艺术可以流传下去的价值。
 
  诚然,徐里能以鲜明的审美意识构建出意境,用抽象的构图和意象化笔墨为突破,试图让作品随着时代的脚步走的更远,相信他的绘画艺术渐渐会走入美术史页面。(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徐里先生简介:


 
  徐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美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总评委,评委会主任、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兼创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宣部、财政部、中国文联、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秘书长、创作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十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编辑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