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语抒怀一一李钢行草书法作品展”亮相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2023年05月30日   13:20 | 来源:中国文信网

  5月20日,由《中国艺术报》、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主办的“墨语抒怀一一李钢行草书法作品展”在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幕。展览共展出李钢行草书法新作近50件,作品根植传统,形式多样,从容娴熟,以“二王”书风而自成一貌。


360截图20230530122559912.jpg


360截图20230530122616816.jpg

  开幕式现场


  原文化部副部长常克仁,全国政协文史委原办公室主任李松晨,《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梁宇,中国书协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潘文海,广西书协原主席郑军健,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荣宝斋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崔陟,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副会长何济洲,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牛彤,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孟祥,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刘俊京,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张瑞田,一级美术师、京华印社副社长李羊民,山西临汾市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书法家郭天龙,北京东城区文联主席张志勇,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发展总监李刚,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编委任宏伟,中国书法出版社副总编辑陶然,《中国文化报》期刊中心总编辑续鸿明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馆长洪和文主持。康伟、梁宇、潘文海、郑军健、刘俊京、张瑞田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360截图20230530122624728.jpg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致辞


  康伟在致辞中认为,李钢的书法有三个关键词:丰富、对比、再平衡——丰富是基础,李钢在追求丰富的道路上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也收获了很大的成果,他注重书法实践与理论并重,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学养;对比是一种进阶,是对丰富学养的一种新认识,这使得李钢具有了“看得清、看得正、看得准”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丰富的学养只是一盘散沙,有了清醒的认识,丰富的学养便可以形成一种科学体系用以指导具体的创作;再平衡是一种升华,在前两项的基础上,李钢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体验,抹去锋芒、锐气,在创作中形成充满张力的和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360截图20230530122630657.jpg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梁宇致辞


  梁宇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出的近50件李钢先生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既传承传统又有他个人多年对书法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充分展现了李钢的书法风格和美学追求,令人耳目一新。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个人创作始终与国家的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多年来,他通过书法艺术与国内外的书法界同道好友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学习。


360截图20230530122637000.jpg

中国书协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潘文海致辞


360截图20230530122642393.jpg

广西书协原主席郑军健致辞


360截图20230530122648208.jpg

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刘俊京致辞


360截图20230530122653896.jpg

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张瑞田致辞


360截图20230530122701456.jpg

本次展览作者著名书法家李刚致答谢词


360截图20230530122707649.jpg

开幕式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馆馆长洪和文主持


  李钢,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第七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常务理事、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墨香”栏目艺术指导。近年来,李钢集中于行草书的学习研究,不断产生新的感悟和实践成果,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的行草书系列播讲、演示和2023年3月出版的《米芾<苕溪诗帖>笔法解析》一书,得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一致肯定。他的行草书上溯“二王”,追古融今,是以“尽兴尽势尽力”的状态潜心创作而成,在他的笔墨运动中可以感受到当代书法创作的理性呈现。正如李钢在其《浅谈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一文中所讲:“书法不是书写者的任笔为体,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也不是书写者的随意涂写。书法点画的自然之美是书法家对自然界形式美规律的审美反映和艺术概括。”


360截图20230530122716984.jpg


360截图20230530122725976.jpg


360截图20230530122752928.jpg

  展览现场


  从文字史来看,“二王”一系的书写精致而遒丽,它把汉字的物质结构带到完美的阶段。从书法史来看,“二王”一系的书写具备人性的关怀,是艺术的自觉。李钢在创作过程中感同身受,他在魏晋宋明的笔墨之间找到落脚点,并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一招一式和生命语言展现出来。李钢认为,写好行草书的关键是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通过对《易经》“易者易也,日与月对立统一,以观其变”理论的合理运用,实现生动变化中的和谐美境。


  本次展览的李钢书法作品虽师宗“二王”,但每幅作品都有其自身的思考和表现手法的呈现,使我们置身其行草书体,却能感受到艺术的斑斓。


360截图20230530122553568.jpg

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展厅现场部分展览作品:


360截图20230530122800224.jpg


360截图20230530122807720.jpg


360截图20230530122814049.jpg


360截图20230530122819704.jpg


360截图20230530122832210.jpg


360截图20230530122840352.jpg


360截图20230530122845872.jpg


  参加展览的各界人士对本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李钢的作品体现了传统书法的文化价值,从中可以看到其在书法本体研究中勃发出的鲜明、强烈的书法意识以及创作中的新思考。张瑞田谈到:“李钢先生以独特的目光审视书法史,以艺术的眼光判断书法作品,他厚实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驾驭笔墨能力,使其腕下产生灵动的点画,笔端凝成清雅的趣味,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雄健凛然、隽秀奇变的潇洒之气”。


(责任编辑:明月)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