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展厅丨兰干武书法作品欣赏
2019年03月13日   16:45 | 来源:书法报道


  兰干武,武汉人。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报社主编。系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省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湖北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书画院院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被聘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客座教授、研究员。已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艺术评论等文论数百篇;出版有《隔岸琵琶》《一日等于百年》《湖北代表书家简论》《历代书法名家经典大系·王铎》《二十世纪画家回眸》等。在湖北、广东、香港、北京、美国等地及国家举办书展,作品被公、私家收藏、刊石勒碑,国内外多家专业报刊报道其创作业绩,并收入多本大辞书。曾多次担任全国书画大赛的评委、评委主任;是《书法报》《书法》杂志及《美术报》年度十大人物评委。



兰干武作品
 

  兰干武先生作品线条的起笔、行笔、收笔笔笔无憾,字法势、章法势也势势有源,先生的书法作品有着健康的体魄!先生在书法创作方面能有今天的成就,我想首先来自于先生渊博的知识和对书法的“精准”理解。 董其昌云:“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 ”先生书写大字也能“自为起,自为结”而不信笔,可见先生对书法的理解到位的精准程度。先生的小字作品随手书来,规矩自在,“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所谓“字如其人”是也。先生的擘窠大字作品,字里行间,如庖丁解牛,恢恢乎其游刃有余。似乎大字和小字在先生手里不分伯仲,随心所欲、一任心愫: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或仰天长啸,大河奔流;或低回婉转,窃窃私语······信手挥洒之间是先生的思想情感、人格气质之所在。
 

  ——亓汉友, 书法家,山东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兼创作委员会主任。



兰干武作品
 

  一个人对于书法艺术的喜爱,总是会时时牵挂,萦绕于心,不懈于手,成为个人精神生活中最敏感最有意思的部分。这种坚持在干武近来的作品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看到他的情怀、思考,新的方向、手法,使人相信一个人不松懈的努力,使自己有了向前的力量。干武的书法创作比以前有了更沉着的表现,形式也多了,表现力也丰富了,其中以行草书居多,可以觉察他的创作意识。沉着比痛快不易,常见写得很痛快而乏沉着,成了面上的好看,看过而回味少。这和一个人的体验、感觉有关,也和追求的趣味有关。到了这个年龄,有了生活经历,有了思考的自觉,会追求内在的充实,不使轻薄。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更为自然,有意为之少了,作派使性的少了,甚至多了一些信笔,有了率性的自适。这也可以看出干武的心态渐渐平和、内倾,更像是日常兴致起时的书写,使书写更成为自我遣兴的需要。
 

  ——朱以撒, 福建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兰干武作品
 

  兰干武是个文人,而且是荆楚文人。他的字自然是文人字,而且带有荆楚文人的那种萧散与浪漫气息。一为文人字,便多了几许文人气和书卷气,尤其是他的小字。兰干武的小字以行草为主,但却没有时人行草书对王羲之的一味描摹与照搬,而是融入了很多章草笔意,显得既灵动俊逸,又古拙渊雅。以章草入于行草,这是近百年来书法再造的一个新路子,其实也是一个复归传统的老路子,只是今天人有所忽视而已,但却被兰干武捡拾起来了。 兰干武是媒体人,是编辑者,是思考者,他懂得思考这其中的来龙去脉,所以,他能把多种书体进行很好地融合与统一。当然,以他目前的创作态势来看,他或许更多地还停留在思考与探索层面,但以他的聪慧和勤奋,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朱中原,《中国书法》杂志社长助理兼编辑部主任。



兰干武作品
 

  干武的书作,在篆书之中,他已然融汇“金”“石”两造而意欲得其精华;在隶书中,亦不仅注重《石门》《张迁》之浑茫,亦留意《曹全》《礼器》之雅致,隶、简本为一家,只是汉唐之后,简书成为文物,直到现代,考古收获大量出土,简书亦得发扬。干武之隶书中,即多加简书之用笔。这当然是时代书风之熏染,但在诸多书体的研习中,干武最钟情的还是草书,其书陶渊明《游斜川序》为四条巨屏,堪为目前所见干武草书之代表作。草书以章法之大效果与笔法之细节表现综合而成为艺术构造。此件之章法疏密有致,流畅不窒,而笔法亦多见精微精彩,转折处既得觥楞之矫健,流贯间亦见潇洒之风华。在诸多书体的全面研习中,干武的书作表现出这样的总体水平,应为其多年积累功夫所届。
 

  ——李廷华,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书法家。
 

  看过兰干武先生写的不少作品,给我扑面而来的信息是质朴无华,凝练厚重。不浮滑,不媚俗,不娇柔做作无病呻吟,不狂怪扭捏故作丑态。落笔提按使转之间尽显碑帖兼容,方圆兼备,可谓字如其人。关于碑帖兼容,我们有相似近乎一致的观点。碑帖如何兼容?容的是精神,碑要增加帖学雅致和风骨,帖要增加碑学的雄强和气势。笔法美学不外乎方笔、圆笔、以方为主、以圆为主的方圆兼备。就像男女如何兼容?我想容的是气质。女人有一些大丈夫气的干练和担当,男人有一些弱女子的柔情和细致,这样就能做到方圆兼备,刚柔并济。从干武先生作品来看,作品丰富,诸体兼备,尺幅既能致广大也能尽精微。小字作品精到别致,巧拙相生,意趣乃出。小字写出大格局不易,写出大境界更不易。兰干武先生的小字作品之所以有大格局大境界,我想在于他的通感转化能力过人,把数十年来所见、所思、所想、所悟、所习都能进行自由转换,有效对接,没有出现短路。大字作品非常震撼,气势夺人。
 

  ——李彬,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兰干武作品
 

  书法当然是一种技艺,从技术角度讲,兰干武书法取法的高古是毫无疑问的。干武先生能各体,而笔者以为章草最具个性,也是其艺术成就最高的书体。章草本身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书体,简洁古朴,儒雅敦厚,这些因素在其章草作品中都有体现。除此以外,干武先生篆隶魏碑功底也极其深厚。其篆书格调在三代以上,魏碑则行笔苦涩,刚劲有力,金石气息十分浓郁。金石气同样增强了其书法的古雅之气,也使得其章草书法更为凝重。同时,干武先生对二王一脉行草书也有较深的功力,二王行草的流畅风雅,在其章草中有着完美的体现,原因在此。虽然干武先生的魏碑相对于其章草比较少见,但其达到的高度也不可轻视。其严谨的笔法,紧密的结字,对北魏刻石形神的准确把握,也同样给人以古雅从容的审美感受。其用笔之凝重,结字之沉稳,气息之自然,风格之天放,有民国文人之气息,至为难得。
 

  ——杨吉平, 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兼书法研究所所长。
 

  这么多年了,兰干武挺丰富的,因此,写他不易。如果仅仅是书法家,好说,仅仅是编辑,也好说。偏偏他有那么多的兴趣,还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写起来当然有难度。好在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心领神会,从八十年代走来,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痛苦,怎么写,都会写到灵魂深处。董桥说:“中年最是尴尬。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是用浓咖啡服食胃药的年龄。”这段话让人到中年的男人无地自容,但,与兰干武的生活却不沾边。他依旧笔耕不辍,绝不会用浓咖啡服食胃药,依然为诗歌、书法感动,依然吻女人的嘴唇······他对未来还有很多想法,因此他到了中年,却没有中年。
 

  ——张瑞田, 评论家,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着手于章草、北碑与汉隶,于力透纸背,一波三折处下功夫,用笔涩进徐出,笔到力到,非那种如行云流水般的写法,兰干武写的字笔笔耐看,字字可以琢磨品味,真所谓一字有一字之态,一字有一字之奇,用尽心思于波澜不惊处。所以,他是清末碑学兴起后的践行者,由于他不是一味地北碑的写法,所以,也就避免了那种峻刻方整,单薄外露的弊端,由于他在隶书上的内功,使得他的字精力内蕴,趣味无穷,而且他的字特别适合于写成擘窠大字,越大越壮,越大越气势恢弘,就像摩崖石刻上的大字一定要用这种笔法去写。只有这样才会看得过瘾。所以,当我在图片里看到他在地上写大字,我想这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了。正如其他朋友所评:“大的不是字形,大的是一个书家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我才真正理解他追求的“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目的之所在。另外,他的书法写的极为自然,顺势书写,了无滞碍。明朝吴宽说过:“由其蓄于胸中者有高趣,故写之笔往往出于自然,无雕 琢之病。”可以说正是兰干武的趣味高雅,视野开阔,才会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自创一格。
 

  ——胡传海,上海《书法》杂志副主编,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
 

  纵观兰干武的书法作品,会想到朱熹《王梅溪文集序》中一语:磊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也。兰干武先生的书法创作,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他要把他所要表现的东西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不有所保留。换言之,他想让你看到的,一定会尽力的让你看的清楚明白。这使他在书法创作上结构单纯而巧妙,线条多变而有所节制。这一切,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平和劲质的风格,有似其为人也。在此应该提及的是,兰干武先生早年于文学方面颇有斩获,这对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对自己的书法作品,在内容选择方面颇为挑剔,匠心独运。相信有一天,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其内容必将深深的打上他独特的自身风格烙印。而书法创作如何与自己创作的文学内容更好的结合,这也是目前书法界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
 

  ——胡志平, 书法博士, 黑龙江书协驻会副主席。



兰干武作品
 

  兰干武书法中有一种不激不厉的旨趣,这与他为人的从容恬淡是相仍的。所以宋人“意”的书法对他是有极大吸引力的。他笔法的闲适和散逸来自宋人,又在宋人的底子上加上某种章草的奋曳,便使他的书法于闲逸中平添了表现胜的紧张。他于帖之外对碑的兴味便奠于此。由此,他的书法奠基于帖又兼有碑之醇厚。近来,他又转向绵谨精粹的手札,娓娓写来,则又是道尽清流的本色。
 

  ——姜寿田,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书法导报》副总编。



兰干武作品
 

  兰干武是传统书法功力很厚实的书家,真草隶篆的字体熟稔于心,他力追古法以笔墨表达了自己对古人的尊重。 兰干武也写大字,就象古人说的丈余巨字,有的字径达到了两米四、五,超过一般大字的一、二十倍,对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来说,大的不是字形,大的是一个书家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用渴骥奔泉之笔,直取书法真魂,写出了字里行间的万千气象。作品中的疏密浓淡、参差错落,都是生命对自由的表达。
 

  ——谢智伟, 著名诗人, 评论家。
 

  其实无论写大字也好,小字也罢,正如干武兄很久之前对我说的,“始终要做到我手写我心”。至于干武大字之美,我完全赞同解智伟先生文中所说的:“对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来说,大的不是字形,大的是一个书家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兰干武用渴骥奔泉之笔,直取书法真魂,写出了字里行间的万千气象。”既能小中见大,螺蛳壳中做道场,又能大中见小,纳须弥于芥子。
 

  ——薛元明, 书法评论家,篆刻家,书法家。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