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夏县之——黑龙潭的传说
2016年06月13日   17:26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中条山腹部的太宽河,发源于山西夏县柳仙洞爷庙滩,在夏县境内流长10公里, 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入平陆县曹川乡,于小龙潭入黄河。雄奇壮美的瀑布潭黑龙潭就位于太宽河的中游。

  太宽河沿途容纳山涧清泉溪流,流经五龙庙前、窄口,山势愈险水流愈急。绝壁相峙处,奔流的河水一头冲下悬崖,一级落差高达20余米,势若惊龙,声若鸣雷,十分壮观。飞瀑后是天然崖洞,水黑而暗,阴森森,心为之惊颤。狂怒的潭水疯狂地寻找突围点,这就形成了雄奇壮丽的黑龙潭。水流从悬崖冲下,二级落差高达30余米,巨大的冲力又形成了黑龙潭的姊妹潭——方潭。水流几十米便是老贾潭,此地已无路,人绝难通行。老贾潭以下是石瓮潭,潭潭相连,形成了绝美的石潭群。在此静心赏潭,品涛声,领略龙潭奇观,令人心旷神怡!

  千百年来,黑龙潭成为方圆山乡群众心目中的圣地,祈雨求财,祈福迎祥,被赋予无限美好的想象和充满传奇的神秘。成为夏县民间传说非常集中和丰富的地区。民俗文化沉淀与自然美景相辉相映,相得益彰,令人无限遐想。

  话说下元三品水官洞阴大帝掌管着普天下江河湖海的水府大事。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是水官解厄盛会,届时各大江河湖海的龙王都要亲临敬拜庆祝。却说这一年,黄河水府龙王带领三太子崇龙前来参加解厄盛会。这崇龙三太子初来这洞天府地,但见亭台楼阁高耸入云,金碧辉煌,云雾袅绕,仙鹤漫舞,仙乐缥缈,各种奇宝珍玩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惊叹连连。

  崇龙沉醉于美景,到处转悠。没想到东海龙王敖广的七龙女也是第一次来此仙境,也完全沉醉于这曼妙仙境,到处转悠。二人不期在洞阴大帝的后花园相逢。就在双目相对的一刹那,两个年轻人的心弦被某种美妙的情愫拨动了,爱情就在瞬间降临了。说不尽的天长地短,倒不尽的情思绵绵。然而,在洞阴大帝眼里这是犯戒的,慧眼看到之时,早已怒发冲冠,即刻传旨将二人捉拿至玉清宝殿,每人杖责二百,贬到凡间,经受磨难。

  说来也巧,从前太宽河一带,渔舟唱晚,沃野良田,人们过着富足的生活。这一带有一位很有名望的阴阳先生,平素友爱乡邻,济弱扶贫,深得人们爱戴,小崇龙就投胎到这家,排行老五。 老人弥留之际,在五个儿子的强烈要求下,老人才为自己选了块坟地,并再三叮咛相关注意事项。五兄弟把老人下葬在那块特殊的穴地并谨守百日里严禁出门的遗训。苦熬到第九十九天,弟兄们商议无论如何要到城里办点祭品,祭奠祭奠慈父亡灵。勤劳节俭的兄弟五人每人顺便挑了担干柴。到城下时,天气尚早,城门还没有开,只好靠在墙根休息。突然五道红光,惊动了守城士兵,仔细一看原来城墙根柴捆下隐然五条龙。这可非同小可,官府紧急捉拿五人,严刑拷问,追查究因。官府也把太宽河的老百姓集中起来,一旦追查不出原因,全部都要被处死。年幼体弱的老五,跪拜苍天,愿以自己性命换一方百姓平安,说出原因,并凛然指引父亲坟墓。官府刨挖坟墓并斩杀兄弟五人,虽饶了百姓的性命,但还是抢掠了百姓大量财物。据说是地脉被破坏,太宽河变成了细流,沃野良田也变成了纵横的沟壑。乡亲们感念老五义举,便在山间盖了一座庙,老五塑像位于中间,四个哥哥分立两侧,敬称五龙庙,四时八节时时祭拜。崇龙深知自己磨难未尽,便在深山中寻一处幽境,修身养性,凝练精气,苦练造福一方的本领。这里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神圣的龙潭。真是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一线沧桑,千年传风流。

  自从被贬下凡间,痴情的崇龙也无时无刻不想念自己的心上人,同样苦命却一样痴情的小龙女。可洞阴大帝就是刻意折磨这对有情人,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亲爱的人呀。崇龙找遍了中条山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的所有村庄农舍,始终找不见心上人。每每月圆之夜,伤情万分的崇龙登临黑龙潭周边最高的山头—莲花台上,千万遍地呼唤着亲爱的姑娘,怆然泣血。然而,林涛草浪奔涌的莽莽山冈,只有自己孤独的回声。如此伤情的七年过去了,他的痴情感动了当地的土地,点化他去峨嵋岭上去找寻。

  涑水河畔峨嵋岭上东张南确有一户大户人家,户主姓李名福海,人们都尊称他李员外。耕读传家的诗书门第,不仅家景富裕,而且扶弱济贫,古道热肠,深得乡邻爱戴。这个李员外,膝下有一子一女,男孩名叫李俊秀,天资聪颖,自幼饱读诗书,金榜题名只是时间问题。女孩名唤李东仙,性情温和贤淑,聪明过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容貌十分丑陋。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的婚姻大事。尽管父母托亲托友,婚姻大事仍然没有眉目,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拖到二十多岁。似乎冥冥之中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正值一年春暖花开,从中条山上下来一个背着褡裢的年轻人,他来到李员外家里,说:“我叫黄崇龙,家境贫寒,想在这里当长工,不知是否可以?”乐善好施的李员外见小伙子很实诚,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下来。话说这个小伙子一到李家不管粗活细活,不管屋里地里,有啥活就干,而且样样都是行家里手,深得李家信赖。转眼间就到了麦收时节,尽管李家的麦子只有六七成熟,崇龙却建议提前收割麦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处于对小伙子的信任,李家当即开镰收割。刚刚颗粒归仓,风起云涌,电闪雷鸣,鸡蛋般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足足下了一个时辰。别人没有收获的麦子损失十之七八。从此李员外对崇龙更加信任,屋里屋外都交给他打理,自己作起了撒手掌柜。

  李家上下有一个人对崇龙格外热情,那就是李东仙姑娘。不仅热心地端茶送饭,问寒吁暖,又不时拆拆洗洗,缝缝补补。一来二去,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令人称奇的是有一次李姑娘吃了崇龙从大山里带来的野果子后,奇迹发生了,她的头发慢慢地变黑了,面容也越变越俊,最后竟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大美人。

  不知不觉,已到了第三年春天。李员外特意吩咐岭上的十亩高粱地苗要留得稠一点,因为那是块旱地。崇龙小伙子可能是想撂一手,带领伙计们,把十亩地的高粱苗间剩下五苗,四个地角各一苗,中间留一苗。就连一向对崇龙十分看重的李员外也非常生气,李姑娘也是疑惑不解,权当这十亩地没有种吧。

  秋天到了,崇龙特意吩咐李员外多准备马车布袋,要去岭上收高粱。李员外根本不相信高粱还有什么收成,理也不理他。无奈的崇龙只好自己带着众伙计去岭上收割。每到一棵高粱前,崇龙就拿着杆子敲打,高粱象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落到口袋里。装了一袋又一袋,拉了一车又一车,把李家的大仓小囤都装满了。目瞪口呆的李员外匆匆赶到地里,但见那崇龙大声喊:“员外,够了吗?”“够了,满够了”员外忙不迭地答到,说来也怪,立刻就没有颗粒落下来了。

  第二天早上,崇龙不见了,奇怪的是东仙姑娘也不见了。村里村外,亲朋友好家里都找了个遍,哪里有二人的影子。最后心急火燎的李员外夫妇在东仙姑娘的闺房的窗棂上发现了一根红线。一家人顺着红线,翻峨嵋岭,登上中条山,穿过五龙庙前,沿太宽河河道,来到黑龙潭。大家终于明白了东仙姑娘和崇龙结了婚,这对有情人终于修成正果。李员外夫妇无奈地抱头痛哭一场,回家了。

  没有人知道过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代,反正是这一年,三冬缺雪,开春少雨,眼看着麦苗都要枯干了。最后村里胡子最长的老爷爷说:“孩子们,你们不知道,祖上有一个东仙姑姑嫁给了黑龙潭的龙王,有这层亲戚关系,兴许会送场透雨。”于是村里开始动员去龙潭祈雨。推选出三名雨官,赤身跣足,戴上雨帽,怀抱用丝线封了七七四十九层的雨瓶,鸣锣开道,翻山越岭,来到黑龙潭边,下跪祭拜并开读祭文:“姑父姑母,多怜多念,久旱不雨,民众遭难,眼看麦苗就要枯干。缘属至亲,前来求援。姑父姑母,法力无边,甘霖普降,解民倒悬。送台好戏,送把云伞,志心朝礼,至诚至虔。”读毕,将祭文烧灰洒入潭中,并用雨瓶汲水再拜而归。

  话分两头,村里送别雨官后,搭台唱戏,铺设雨坛,焚香准备接雨。迎接雨官的人们一直接到中条山前。回到村里雨坛,隆重祭奠。

  说来也怪,晴空万里的天,突然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足足下了三个时辰,大沟水急小沟溢。细心的人们还发现云头上隐隐有两个携手的白衣人影,那肯定是送雨的姑父姑母了。

  多年来,每每禹都大地逢着大旱的年头,人们都会去黑龙潭求雨,可是只有东张南求雨最灵。这个神奇的传说就这样流传开来。

  黑龙潭的美景同样吸引着一个人,那就是东晋大书法家卫夫人。话说晋成帝下旨卫夫人让其总结前人书法精华,撰写书法论著,以传后人。时值三伏天,土地干裂,溽暑难挡,怎么也找不下清静的地方,于是她想起家乡,想起起伏绵延的万里中条山,想起山中野趣斐然的“龙潭”,于是告别丈夫汝阳太守李矩,带着十岁的小羲之回到故土禹都安邑(今夏县苏庄村)。安邑县令派侍卫护送卫夫人至山中五龙庙暂住,水绕青山,鱼翔浅底,花纷纷,鸟鸣丛林,顿觉神清气爽。龙潭飞瀑高挂,绝壁相峙,雾笼群山,一种激情在大书法家心中奔涌 ,灵感勃发,于是幕天席地,于潭边巨石上劲笔撰写。小羲之则戏水潭边,涮笔洗砚磨墨。她从书法的重要性写起“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于银钩……”也许山水有灵,卫夫人笔走龙蛇,妙思滔滔,又相继写了笔墨纸砚的选用和执笔要领。然而在写笔阵一节时咱们的女书法家却怎么也找不到灵感了。于是便拉着王羲之游历山水,深思笔阵之奥。也许她看到雾云笼罩龙脖岭,看到大小对荆沟云蒸霞蔚,便写下:“横如千里阵云,隐隐其实有形。”;当她叹服窄口山崖耸峙,奇石倒挂,便写下“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当她隐身巨石背后,静观野猪金钱豹争斗,独得一种力量,一种启示:“撇,陆断犀象。弯勾,百钧努发。”; 万岁枯藤,虬枝绵延,展示着沧桑与生命力,于是便有了“竖,万岁枯藤。”;崖头飞瀑,凌空飞舞这也不能不触动知慧的头脑“横折弯勾,崩浪奔雷。”于是一部不朽的书法论著便诞生了。后来王羲之也成了一代书圣。再后来呢,便有一首歌谣传唱开来——

  卫夫人走娘家

  羲之随她学书法

  曾在潭内洗笔砚

  清水染成黑乌鸦

  卫夫人的传说,为黑龙潭增添了许多雅趣,是道法自然的灵感,还是灵性山水的熏陶,反正《笔阵图》流传了下来,斜阳草木,悠悠传书韵。这里成为人们更加向往的地方。(胡春良供稿)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