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福同惠与时代变迁(3)
我不想再用刘翔做例子,是因为现实中偶然的事情会随时出现。某些事情有时候相距甚远,看上去遥不可及,然而也许在瞬间却是狭路相逢近在咫尺,从而不期而遇。从某种理念上讲,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谓的天意吧。不是吗,就在我正为采访毫无目标而犯愁时,却在一次书展会上遇到了书法家刘鹏斌先生,无意间闲聊却收货颇丰。原来刘鹏斌先生的父亲,居然曾经担任过福同惠十余年的领导。
也许这就是小城市的优越性,从来不相识的两个人,或许一见面就能扯出千丝万缕的联系来。刘鹏斌先生是运城老住户,他家就住在鼓楼旧址附近,解放前曾经营着一家食品店。刘老先生名永庆,字汉三,行伍出身,后来弃武从商,直到解放后再未改行。从公私合营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经历了也许是福同惠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只是刘老先生在1973年业已作古,将一切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带向了那个没有纷扰的世界。为之我曾捶胸顿足,为何不在30年前来完成这个使命。因为别的不说,我父亲也曾在运城西大街一个叫做“长春载”的老字号里熬过相公,做过糕点师傅,甚至做到了二槽把式的份上,临解放时才回到老家乡下。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遗憾,或者叫做遗憾的历史吧!好在刘鹏斌先生是一位好心人,在他的断断续续谈话里,使我对那一段的福同惠历史,有了一个简略的了解。(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