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迎春时,又见一年花开季。当我们身处冬春交替的时节,让我们最为关心的期待就是看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从事的事业,自己的身边的人和事都能够发生更多的新的奇迹。这个奇迹今天说来,就应该是我们对美好的希望。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我们提出在新时代里做好“中国武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极大化其张力性伸展和强化,实现中国武术在“新的时代”、“新的年份”里发挥其文化的最大、最强张力,服务社会个体人的幸福,服务国家强国梦的实现,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对于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武术而言,尽管在历朝历代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不均衡性的发展状态,但其所基于不同历史时期中的文化地位和使命担当却一刻也没有被隐退和消亡。因为,它连通古今历史,它深携文化要义,它蕴含中华智慧,它服务人类健康,它教化人类成长,它保障生命安全。也正是中国武术多元的文化价值、意义和作用的丰盈和饱满,才使得其生命力旺盛不坠,并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特殊的文化内涵、意蕴、意义和价值,决定了它是一个充满厚重历史,鲜明价值与文化张力的文化形态。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由于我们对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全面地“锁定在体育事业的范畴”,使得其生命状态不得不以强化其“体育的价值、功能和作用”而发展,也因此就导致了中国武术所内涵的文化张力始终得不到最大的释放。产生并导致了卷曲在体育领域中的中国武术发展,美丽的翅膀被捆绑,强大的功能被弱化,广阔的视野被遮蔽。
王岗教授在练武
等等这些理念和问题,都来自于我们总认为“中国武术”与“体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功能。但存在的问题却是我们很少看到其隐藏在“身体”之后的文化差异是那么的鲜明和不可兼容。单一地从“体育”或者是“竞技体育”的立场出发,中国武术具有鲜明的身体锻炼价值,也有着我们期许的鲜明的竞赛特性,捆绑在“体育事业”之中的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今天看来这种捆绑越来越“管制了中国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异化着中国武术的进步”。这样的结论,不是我个人的独断,而是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其研究成果中都有提及和指出的事实。
基于这样的发展现实图景,在我们走进新时代的国家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的时代场域里,重新思考释放中国武术文化的张力,重新设计中国武术的发展路径,才应该是敬畏中国武术文化的一种立场和态度。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独立的一种文化事项,用大文化的视角去打开它,我们才对得起它的优秀和传统。反之,我们所发展的中国武术就会始终处于在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形而下”的层级。最终弱化中国武术从“术”达“道”的文化价值和作用。打开中国武术文化的大门,我们还必须走出固化的认知,从更高的哲学层面去理解中国武术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在张再林教授那里是这样说的,“中国文化虽有心灵和身体之别,但其同时又是以‘身心一体’为圭臬,坚持唯有身使心得以真正明揭”的哲学论断,来寻找中国武术所内涵的文化张力。开发好中国武术的“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的双重价值。将中国武术的文化价值张力引领到一个更宽泛的空间中来,从教化民众的作用出发,从修炼意志的价值出发,从健康促进的功能出发,从艺术享受的品味出发,挖掘好中国武术的所内涵的“文化因子”。在标榜中国武术是一种“技近乎道”的理念指导下,做好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作为“工夫”意义和价值。
再也不要只把中国武术看做是“小文化”和“小传统”,再也不要将中国武术看做是“体育运动”和“运动项目”。中国武术有其内涵博大的作为“大文化”和“大身体”的“大传统”在那里,只是我们这么些年没有对其做好“文化意义上的诠释和释放而已”。
新时代对中国武术“再出发”的打开,应该提出新的打开模式了。这个模式也许应该是超越“2.0”甚至是更新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个时代,对得起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
因为,中国武术是最能够反映和实现“在中国文化里,其形而上与形而下二者实际上是互为表里,初无畛域的”(张再林先生语)价值和意义的文化形态。
(作者简介:王岗:博士,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武术文化与发展。)
(作者简介:王岗:博士,教授,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武术文化与发展。)
(责任编辑: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