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谈艺术》谱写边疆情怀——读宫蒲光先生诗词
2019年02月01日   11:00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上图:宫蒲光先生
 
  走进西藏,仰望了布达拉宫的宏伟朝拜,目光里印染的是虔诚和希望,只想用心去感触那片神秘的天堂。世纪走过多少轮回,历史刻印了千年的痕迹,链接起一幅幅跌宕的风景,而那些褶皱的画卷都淹没在尘封记忆里。读宫蒲光兄的《吉隆沟行》诗词,仿佛阅历着陈旧的远古隧道,让斑驳凌乱的印记退去尘灰,剥落掉岁月累积的锈痕,展露了清晰的雪域高原过往足迹。蒲光兄的诗词尽管不能呈现西藏历史全貌,但透过“深积厚淀文明迹,沟中演义半藏史”,似乎看到边塞金戈铁马的片段烟云。
 
  和蒲光兄相识相交,缘起是对文化领域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我很钦佩他的学养与历史积淀,虽然他在历史专业上属于科班,但三十多年的建设边疆西藏,早已被雪域高原的风寒转化成厚实的篇章。从蒲光兄追随父辈走进西藏,留存在边塞上的足印写满了奉献与情怀,他把专业知识溶解到实际工作中,主编了《西藏民族问题论文集》和七卷本的《日喀则文化系列丛书》,撰写了在民族理论界颇具影响论文《民族心理素质初探》等学术作品。蒲光兄写诗词纯属是个人喜好,且写得认真而充满热爱,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海洋里,蒲光兄的诗词只是一滴微小的水珠,却烙印出边塞人文精神的色彩,那种真挚感情的率直吐露,那朴素清新的语言表达,给边塞诗词的江河注入了魅力。
 
  蒲光兄的诗词可贵在于记录自己走过的足印,让自己亲身体验的情绪折叠进风景中,所以他的诗词有较强的画面感,且给诗词赋予了边疆风土人情,让藏区有了历史的人文颜色。诗词看似最容易写,却在文学类别里属于最难写的一种形式,诗词并不单纯表现在韵律与格式上,而诗词的内涵往往却决定着作品的价值。其实诗词写作最难把握的就是意境,有了意境一首诗才具备韵味,其次是对诗词语言的凝练,诗词语言是诗人和读者之间的纽带,交流顺畅才会产生艺术效果。一首好的诗词能挥发出巨大的力量,给读者以启蒙和思想上的共鸣,蒲光兄的诗词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感觉到字里行间流泻出的是真情,会把你带入一种历史岁月的交错境界。读他的《吉隆沟行》跳过情景去看意象,突显出作者对历史风烟的回望,在人文景色的文字表达间,试图在读者间能构建出对西域的神往。这种对西藏高原的审美梳理,不仅让诗词蕴涵出苍茫的意境,而在一定程度强化了作品的人文厚度,同时表现出作者积淀的知识与修为。
 
  读《吉隆沟行》有一种亲临其境,印展到你视线里是漫漫的西行小路,在皑皑的雪山峰峦回旋着暮鼓晨钟,从奔流的藏布江倾听古远的传说。尽管作者叙述着历史行走的轨迹,但文字间潜藏着情与景的寓意,让诗词设置的意象重叠在历史脚步上,而突显出诗词所涵盖的人文意义,以及诗词语言所要表达的审美境界。诗词意境之意虽不易把握,但作者让物象与历史关联在一起,强化了西域高原所走过的历史风云。作者在诗词中采用游记的形式,通过景物追诉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从而强调了西藏走过的历史云烟。蒲光兄在诗词中写到:“千年史迹今犹在,俨然前贤归来兮”,凝练的语言流泻出吉隆沟的久远足迹,透过诗文在耳畔回响着远古的经轮声。在描述厚重的历史文明轨迹间,作者用抒情的笔调碰触吉隆沟的风情:“边塞桃源萨勒乡,林红畦绿鸡犬闻。村妇携儿笑相迎,把酒桑麻古风存”;仿佛眼前舒展出一幅炫美的乡村风景。读蒲光兄的词文会随着韵律游走几千年,让你感觉到从遥远的天际飘摇着一曲古乐,弹奏着古老的沧桑与悠悠岁月,能掀动着让壮美江山入画,在西域古道上闪跳出炫美的音符。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出的意境,往往在情景中赋予了家国使命,让人文意蕴裹挟在淋漓尽致的文字间,同时潜藏了作者的思想和物象协调与统一,才能够挥发出西域边陲的历史纯真面目。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古诗词积淀了民族的辉煌,从唐代以及魏晋时期就流行壮美的边塞诗,陈子昂和陆游都属于写边塞诗的大家,他们的边塞诗写出了一个时代命运。但严格意义上边塞诗并非以技见长,而是以描写边塞风情寄寓着民族特性,蒲光兄在诗词中写道:“蕞儿廓喀犯西陲/马踏边关狼烟飞/乾隆怒遣褔康安/策马挥戈驱毛贼”,具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以及充满硝烟的边塞诗味道。你能够在他语言的时间隧道走进去,感受到雪域高原和大漠的风云变幻。诚然,蒲光兄写边塞词往往侧重在意象的表达,所以对诗词的技巧上写实和叙事较多,而缺少些许赋比兴的张扬和精雕细琢,给诗词的构建与韵律把握增加了难度,致使气势磅礴的篇章留存一丝遗憾。好在诗词中完整表现了吉隆沟的历史风貌,以诗词的形式还原了西域高原的躁动和过往,对如此动情而率真的写实表达,同样会让读者心生感慨和欣慰。那缕西域高原的彩虹那种带着苍茫的历史印记,在娓娓叙说中延伸了对大好河山赞美,不能不让人感动和尊重。尤其是作者朴实的写作姿态,更加突显出写作者心灵的高贵,恰恰也印证了所谓的“情性所至,妙不自寻”之境界。
 
  作者在语言风格上缺少了诗词应有的细节和柔情,所传达的却是厚重的历史寓意,倘若读者以物外保持着灵魂与世界的距离,那大千世界的轴心可能会保持缄默。也许能成为诗人和他的灵魂永远在躁动,诗人需要让那份躁动转换成立体的文字,讲述着他看到的万千世界,希望未来的蒲光兄能够在诗词创作路上,不懈耕耘再出佳作。(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吉隆沟行》
 
宫蒲光
 
  壬辰仲秋,吉隆之行,匆匆四日,晓行夜宿,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慰民察情,访古探幽,所到之处,美景扑面,故事充耳,触景生情,兴之所至,遂诌拙诗,聊记鸿爪,忐忑面世,讨教大方。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喜马拉雅多奇谷,
 
秘境吉隆沟嵯峨,
 
高峡游龙穿山岳,
 
蕃尼古道印往辙。(1)
 
 
深积厚淀文明迹,
 
沟中演义半藏史,
 
千年史迹今犹在,
 
俨然前贤归来兮。(2)
 
 
大唐使节王玄策,
 
四出天竺历险厄,
 
域外建功扬天威,
 
巍巍断崖遗铭刻。(3)
 
 
西天求法众唐僧,
 
虔虔寸心不辞辛,
 
漫漫万里无反顾,
 
取经悟己化万民。(4)
 
 
艽野圣雄松赞王,
 
一统雪域睦邻邦,
 
赤尊凄凄赴王命,
 
帕巴古寺铭离殇。(5)
 
 
法王升天佛运舛,
 
公主携藏觉沃佛,
 
避乱千里匿于兹,
 
赤松兴佛还大昭。(6)
 
 
吐蕃树倒猢狲散,
 
西遁象雄古格昌,
 
南下曲松拉加里,
 
偏安芒域贡塘王。(7)
 
藏域传佛诸尊者,
 
莲花米拉阿底峡,
 
行善降魔苦修行,
 
弘法布道始僧伽。
 
 
蕞儿廓喀犯西陲,
 
马踏边关狼烟飞,
 
乾隆怒遣福康安,
 
策马挥戈驱毛贼。(8)
 
 
将军班师立章程,
 
驻藏大臣位至尊,
 
金瓶掣签成定制,
 
治藏安边后世循。
 
 
人文赞罢赏风光,
 
苍凉秀丽山水美,
 
天立珠峰万丈梭,
 
地孕仙境千姿魅。(9)
 
 
江村延绵十数里,
 
漫道崎岖惊魂魄,
 
壁立千仞烟波渺,
 
滔滔藏布奔深壑。(10)
 
 
边塞桃源萨勒乡,
 
林红畦绿鸡犬闻,
 
村妇携儿笑相迎,
 
把酒桑麻古风存。(11)
 
 
热索边关中尼界,
 
别有洞天弹丸地,
 
你来我往亲无间,
 
唇齿相依铁兄弟。
 
 
日渐西斜赴乃村,
 
峰峦深处隐奇葩,
 
云雾山间盘旋上,
 
豁然神现香巴拉。
 
 
皑皑雪山舞翩跹,
 
朗塘雄姿露峥嵘,
 
苍松翠柏参云天,
 
日吾斑巴傲苍穹。(12)
 
 
落日余晖霞耀灿,
 
潭水一泓宁似镜,
 
白塔超然静谧坐,
 
寒秋霜染草如金。
 
 
山村炊烟飘袅袅,
 
牧归老牛行匆匆,
 
朗朗乾坤星月明,
 
云汉青宵夜幕笼。
 
 
万物俱寂寒气袭,
 
激情难已独自吟,
 
今生览胜已无数,
 
吉隆归来不言景。
 

(选自张培中先生摄影作品)
 
  (注解:1、蕃尼:吐蕃即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建立的王朝。尼指尼泊尔王国。2、千年史踪:吉隆沟素来有蕃尼商道、官道、战道之称。沟中至今尚有“贡塘”王城遗址、檫木卡古战场遗址、“招提壁垒”石刻等诸多古迹。3、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唐贞观至龙朔年间(公元643-661年)四次出使天竺(今印度),期间与友善之国结盟,对敌对之国借兵讨伐,创造了“一人征服一国”的奇迹。距吉隆县城5公里处有摩崖石刻“大唐天竺使出铭”记载此历史。4、《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唐朝先后有玄照、玄太、道方、道生、玄会等高僧通过吉隆沟前往印度取经求法。5、艽野:荒远之地。《诗·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赤尊:尼泊尔公主(公元?-649年),又译为尺尊、墀尊公主。她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皇后(赞蒙),将佛教引入西藏。进藏时取道吉隆沟,并修帕巴寺。6、松赞干布之后,第36任赞普赤德祖赞死后,藏地出现第一次反佛运动,文成公主携进藏供奉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几经磨难,被送往芒域(吉隆)藏匿,赤松德赞亲政后,再度兴佛,迎请觉沃佛回大昭寺。7、吐蕃王朝崩溃后,其后裔在象雄(阿里)建立“古格”小王朝,在山南曲松建立“拉加里”小王朝,在芒域建立“贡塘”小王朝。8、莲花生、米拉日巴和阿底峡是藏传佛教弘法著名高僧。莲花生,印度高僧,8世纪后半期将佛教密宗从印度经吉隆古道传入西藏,被尊称为洛本仁波钦,俗称白麦迥乃(莲花生)。米拉日巴(公元1040-1123年),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创始人,出生在吉隆。阿底峡(公元982-1054年),印度高僧,1042年入藏弘法,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僧伽:泛指佛教僧侣或僧众。9、廓喀:即廓尔喀,尼泊尔史上一王朝,也是尼泊尔中部地名和部落名。福康安(公元1754-1796年),字瑶林,清朝大将军。公元1791年,廓尔喀再度入侵,乾隆命福康安率军入藏反击。次年抵藏,连战连捷,将廓尔喀军队赶出西藏。平定廓尔喀之后,针对西藏政教混乱,福康安提出系列治藏措施,经乾隆批准为《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该章程详细规定了西藏政教、军事、区划等事项,最重要的一是提高了驻藏大臣地位,二是设立了金瓶掣签制度,成为清朝治藏安边的重要方略。10、江村吉隆镇下属村庄,位于吉隆镇至热索桥处。藏布:吉隆藏布。11、萨勒乡:吉隆县下属乡,地处中尼边界朗塘山脚下。长期不通公路,与世隔绝,近年始通乡村公路。该乡人口稀少,景色怡人,民风古朴。12、朗塘:中尼交界处一著名雪山,尼泊尔国家公园。日吾斑巴:吉隆镇附近一雪山,形似少女仰卧。)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