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属于专业书家,我们是好友,平日里经常见他来往于天南地北,空余时间勤奋创作、受人以书道、参加各式活动,忙的不亦乐乎,而我很少去点评他的书法。原因在于书法这门艺术对我而言,因对其博大精深的技艺认知所限,难免会生出评判上的误区。况且我不喜欢玄幻式的表扬,尤其是对待好友,虚与委蛇的赞美是对友谊的另类玷污。实际上,我又很欣赏李彬的书法,从审美的角度看,他落笔线条纯净,笔墨流动出了一种音乐之美。无论是行草或是隶书,都跳动在经典的法度范畴,给人一种舒畅而美妙的韵律。
李彬的书法有一种清爽与灵动感,飘逸而不拖沓,在雅致间透着一种豪放。纵观当下书法界,如李彬一样的书家纵然多多,单从个性化上说,他的笔墨每一点都有自己的关照。去观察李彬的书法作品,如果从传承的视角看,他的行书走在“二王”的根基上,而又游离在法帖之外,呈现出了舒阔而别具的韵味。他的书法错落大方,线条流畅,点墨穿插间流露出一种气象,布局严谨而又意趣,可以说他书法在规矩中又有新意。再去读他的隶书,看得出他承接了汉隶的痕迹,表达出了古朴雄健的态势,笔法劲道,方正而又不失变化,给观者以朴拙和壮美感。李彬的书写风格有他自己的语境,清朗明快,凝练中流泻出了舒美,在稳健之间跳动的是音律感。人们评判书法作品,习惯与古代书家对比,经常以传承的眼界看问题,实际上,好的书法作品在于师古而不泥古。李彬的书法可以说有古韵,但又有自己的笔墨,格局都框定在传统里,却又创造出了一面新的天地,有内涵而又透出新颖舒爽的迹象。
书法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符号,从实用与交流过往到观赏,随着时代变革与创造,每一个篇章都渗透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李彬的书法在某种程度上烙印了传承的影子,而他让自己的笔墨语言在古意中渐进,伸展到了可以剥离开从众化的痕迹,才有了别样的风味。读李彬的书法作品,感觉出他在二王基础上的探索和精研,又参悟了诸家的法理和笔意,意图变新,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特征。看他写字顿挫起伏,又变化在其妙中,生发出一种生机盈然的景象。李彬作为专业书家,其书法的创新面貌决定着未来走向,因书写需要法度,需要深厚的学养支撑,他的书法主要以行草和隶书为主,字体舒美又不失其稳重。古代书家米芾曾说:“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这种携带骨感与筋须的书写形式,在李彬的作品中显现的尤为突出,读他的书法作品恍若在欣赏一曲优美的音乐,他的每一个字符仿佛是在音律之间跳跃,在疏阔与清脆间透出一股洒脱与雄放之奇崛。因我对书法艺术的深层学修难以悟透,浅显的理解是,他的带有自己语言的书风形成,得之于对古今书法学理的研修和醒悟,更在于他勤勉的创新精神和努力。
其实,艺术是一种多元的审美展示,李彬的书法能够流泻出如音乐的美感,可以说是给观赏者一种最好的享受。书法实质上是一种实用的汉字符号,只是书家赋予了出神入化的造型和变化,成为了可以能够赏阅的艺术形式,大凡属于是艺术的表达效果,都具有引人入目的魅力和感染情绪。书法艺术讲究的是气势,李彬的书法气度在灵秀与舒畅间,法度把握了“师古而不泥古”的原则,让自己的作品舒展开一曲音乐之美,这是他书法作品的特点。如果去看他未来的发展,在众多繁杂的书法形式中,是否能脱颖而出,这要看李彬的学养修为和勤勉意识。读李彬的书法,观之于我见,权当是一家之言,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在我眼界中的李彬算得上是纯粹的书界学家,仅此而已。(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李彬,籍贯安徽,号青竹斋主。现任西藏自治区书协副主席,北大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出版《李彬书法作品选》《李彬书法作品精选》《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作品精选集—李彬卷》《北京大学学者书法作品集—李彬卷》《荣宝斋书法提名展作品集》《张学群韦斯琴李彬书法展作品集》等多部书法集。
(责任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