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记叙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编纂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方志学理论。但在浩如烟海的地方志书中,没有一部记叙戏曲历史和现状的戏曲志书,更谈不上戏曲方志学理论的建树。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各地编撰地方志和文艺集成志书的热潮中,《中国戏曲志》应运而生,参加《中国戏曲志》各省市区卷的编撰者有5000多人,如果加上参加地市卷和县卷的编撰者,多达数万人。项目从1983年正式上马,到1999年30个省、市、自治区卷完成编纂出版,彻底改变了我国没有戏曲专业志书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方志学的空白。《中国戏曲志》共30卷,3000多万字,15000多张彩色和黑白图片,记述了戏曲起源至1982年两千多年中华戏曲文化的发展历史。其中,记述各地各民族的戏曲剧种有394个(包括历史上存在,现在已消亡的剧种);剧目5218个,对各地戏曲的音乐、表演、舞台美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及特点进行了翔实的记述;开条记述的戏曲演出场所有1832个,戏曲文物古迹有730个,戏曲报刊专著1584种,戏曲轶闻传说979则,戏曲编剧、演员、音乐设计、乐师、舞台美术设计、理论家、活动家等的传记4220篇。每一卷还有大事年表、剧种表、机构、演出习俗、谚语口诀等。各卷都有“附录”,收录了各地有关戏曲的历史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戏曲会演、调演获奖名单等。《中国戏曲志》记叙的内容涉及戏曲的方方面面,为今人和后人研究中国戏曲提供了全面、丰富、翔实的资料,被誉为世界戏剧史上前所未有的宏伟工程,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研究戏曲,特别是研究近现代戏曲引用最多的著述。
《中国戏曲志》所记叙的内容下限至1982年,全书出版到现在已经有20多个年头。当年参与编纂工作的戏曲专家多数已经离世,少数健在的也已经退出工作岗位。文峰同志是当年戏曲志编撰队伍中比较年轻的一位,他和我与汪效倚、周育德同志一起参加了《中国戏曲志》项目的调查和论证,那时我们都年富力强,被戏曲同行称为“四条汉子”。我们在张庚、郭汉城、余从先生领导下工作,我担任《中国戏曲志》副主编,文峰同志由从事编辑工作到担任《中国戏曲志》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一步一个脚印,是《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的全程参与者。在编纂出版《中国戏曲志》的实践中,他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勇于探索,逐步成长为研究戏曲史志的专家,发表和出版了不少学术著作,如《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戏曲史志研究》《中国戏曲文化图典》《中国戏曲史》等,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戏曲方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是他经过长期的搜集,近年来在戏曲方志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此书收录重要文件及全国各地学者发表的有关戏曲方志学的文章158篇,近80万字,分为“重要文件”“领导讲话”“编纂实践”“经验体会”“研究探索”五个专题。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10多万字的戏曲方志学概论和编撰出版戏曲志年表,并收集了350多张珍贵照片。
研究中国戏曲已有诸家史论,但没有志。《中国戏曲志》的面世,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使研究中国戏曲又多了一个视角,多了一个手段。编撰戏曲志一定要保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要继承和发扬志书的“寓一切是非褒贬于记叙之中”的优良传统。编志者只记载事实,不对事实做评价和议论。因为这种议论和评价,充其量只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要承认每个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编志更不能对史实进行推测、臆想和判断,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一定要严肃认真地编撰。
当年在编撰“戏曲志”的工作中,我多次对各地编撰戏曲志的同行说:“我们记载历史,历史也记载我们。”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真实地反映了编撰出版《中国戏曲志》的历史,凝聚着众多戏曲志编撰者的智慧和心血。
文峰同志用17年的时间,严肃而认真地参与《中国戏曲志》的编撰,收集和掌握了海内戏曲从古至今的大量的珍贵资料,他对戏曲志研究既有实践,又有理论;既是戏曲志编撰的实践者,又是戏曲志编撰出版工作的见证者,是中国戏曲志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专家、学者。不仅如此,他还有戏曲史志者的担当、自觉与热忱,方能完成这一艰巨工作。这本书记载了“戏曲志”编撰工作者的历史足迹,为戏曲方志学的建立和完善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作为《中国戏曲志》的组织者、参与者及戏曲方志学的研究者,感到十分高兴。
特此为序!
【序文:薛若琳】
图书简介:
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各地编撰地方志和文艺集成志书的热潮中,《中国戏曲志》应运而生,参加《中国戏曲志》各省市区卷的编撰者有5000多人,如果加上参加地市卷和县卷的编撰者,多达数万人。从1983年项目正式上马,到1999年30个省、市、自治区卷完成编纂出版,彻底改变了我国没有戏曲专业志书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方志学的空白。
主编刘文峰长期参与《中国戏曲志》的编纂工作,《戏曲方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是他经过长期的搜集,近年来在戏曲方志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此书收录了全国各地学者发表的有关戏曲方志学的文章158篇,近百万字。分为“重要文件”“领导讲话”“编纂实践”“经验体会”“研究探索”5个专题。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10多万字的戏曲方志学概论和编撰出版戏曲志年表,并收集了300多幅珍贵照片。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编撰出版《中国戏曲志》的历史,凝聚着众多戏曲志编撰者的智慧和心血。在戏曲方志学领域,此书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文峰,男,1953年12月生,山西临县人。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兼支部书记,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推荐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委员会委员。
1978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曾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任编辑部主任。担任《北京戏曲通史·民国卷》《20世纪中国文艺图志·戏曲卷》《清代戏曲发展史》《中国近代戏曲史》《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京剧大师程砚秋》《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清宫升平署戏装扮相谱》等国家或部、院重点项目主编或主要撰稿人,先后获文化部文艺集成志书个人编审成果一等奖、个人特殊贡献奖。除集体科研成果外,还出版有《山陕商人与梆子戏》《百年梨园春秋》《中国戏曲文化图典》《中国戏曲文化史》《戏曲史志研究》等学术专著,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优秀专家称号。2006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梨园学会理事、中国傩戏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