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诗词的魅力看岁月的峥嵘——十堰市诗词学会诗词集《百年诗征》读后
文/杨府
2022年04月11日   16:31 | 来源:中国发布网

  对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毫无疑问,就是古典诗词。它是文学史上一种魂丽的存在,数不胜数的历代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缁流羽客,无不乐而为之。可谓才人辈出,佳作如云。其数量之繁,犹如星月丽天,浮光莹然。那些脍灸人口的诗词歌赋,薪火相传,弥久常新,从稚童少年到斑白扶鸠者,哪一个不能吟诵几首?从僻壤荒陬到闹市街衢,都常能听到朗朗的诵读声。诗歌是代表民族精神的,是最能见修为的。即使最不懂平仄的老百姓,也会对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情有独钟。


  诗歌为什么被定义为文学的最高形式?说白了,就是情、景、意的高度融合,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存在方式,是心灵不可言说的触动以及这种触动与外部世界所形成的沟通与和谐,是人类感情纯化的寄托点。因此,虽然人与人之间有着明显的性格差异、阅读差异、每个人的经历和所积累的社会经验也不一样,但在读诗的体验中,多少总能找到契合心灵的那一点瞬间感动和感慨。古今哲人圣贤与我们隔着时空,我们读古人的书,尤其是诗词,很容易会随着古人的情感,或悲或愤、或喜或忧,达到心息相通。这种心灵的晤谈,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的穿越,是不分时空的沟通。哲人们说,文学是心灵史的叙写,文学是人学,前贤的话,诚不谬也。在千年红尘世事之中,只有人类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可以读懂古人,晤对古人,从他们的深情吟唱中,体悟他们的欢乐与痛苦、思虑与抱负,就是因为文学,也只有文学才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十堰是从群山中崛起的最现代化的汽车城,是一座由来自五湖四海的最优秀的筑梦者们所建设起来的移民城市。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汽车多,知识分子多和产业工人多。这里属于楚天,楚人历来就有“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精神,刻苦持重,敢为人先。这些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们,很好地承继了楚人的风尚和秉性,好学尚古,盎然其志。做事善始善终,有韧性,常变不可能为可能。这群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在专业之余,犹兼擅文学,且有着不俗的建树。从最初的“野风诗社”“后神农”,到“武当诗词学会”“十堰诗词学会”,出版刊物从《野风》《后神农》到《武当诗词》《大岳诗盟》等。数十年来,形势不管怎么变,但初心不变,始终恪守着文学之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迈向更辉煌的未来。最近由十堰诗词学会编辑、出版了的《百年诗征》诗词集,正是集体智慧的展示。


  一百年风雨春秋,一百年岁月峥嵘。十堰,不啻是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更是一块被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她见证了百年的历史,其本身也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在建设大潮中,十堰更是迅速崛起的城市。三线建设,二汽建设,丹江口水库建设、南水北调世纪工程建设,秦巴片区扶贫攻坚建设,这些建设工程的相继上马,把这个一穷二白的荒山沟,建成了现代化的汽车城,并相继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这些具有“史诗”性的重大历史事件,滋养着诗人们的文胸慧腑,也不断地激发着十堰诗人们的创作热情。铭记党的奋斗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既是诗家的本分,更是诗家的使命。这本《百年诗征》诗词集,正是十堰的诗人们,在党史学习活动中,“以史明志、砥砺品格”的自觉体现。


  80多位作者,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才20出头;既有机关干部,也有教师、新闻工作者、医师、企业工人、个体工商业者、农民和学生。虽然年龄相差悬殊、职业构成复杂,但是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态度上没有“代沟”,没有隔阂。他们以诗人的情怀、哲人的思维与高度,以最美的诗词语言,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克难奋进的奋斗历史,热情礼赞十堰建市5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城市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扶贫攻坚等多个领域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百年诗征》诗词集所具有的史诗性,使得我们充分感受感受到了文字的恒久魅力。


  集子共分五辑:红船颂歌、光辉旗帜、时代礼赞、壮美山河、诗意乡愁。十堰市诗词学会从2018年起,以学会微信公众号《大岳诗盟》为平台,先后组织会员开展以“光辉旗帜”、“源头采风”、“我的城市我的家”、“走进红色基地”、“美丽乡村”、“扶贫攻坚走基层”为主题的大型集体采风创作活动,参与采风创作人员达200人次;创作诗词作品4000多首。《百年诗征》诗词集的问世,不仅对繁荣十堰诗词创作,助推十堰文化事业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对宣传十堰、提升十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具有积极意义。其创作之丰饶、感情之丰沛、才思之敏捷,意境之幽深,文化之敦厚,令人叹为观止。须知,对于古诗词,由于严格的平仄的限制和古今音韵的变化以及南北方言的差异,多数人视为畏途。记得我在早些年,亦曾殚精竭虑钻研了年余,然至今仍是不得其门而入。因此,对收入这本集子中的作者和作品,我拊之以掌,乐为作评,以嘉其志,以褒其才。


  这本词集,我细细地读了许多天,这在我以往的阅读经验中,是属于细读的书。掩卷静思,我认为我的阅读是值得的,同时也感慨此书的厚重。不论从形式到题材,到内容,悉中规中矩,不激不厉,风规自远,艺术品格突出,可为今世范,可为后世则。可以说,我在品读的数个夜晚,虽身居闹市,窗外车马喧阗,但我却能焚香静心,禅定入境。何也?因为我沉醉其中了,因为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诗词本身以及诗词所描绘的熟悉的人文环境,所带给我的那种和谐、深邃、邈远之境以及时间的沉淀与悠扬的韵律。


  古人云:“诗言志,诗言情”。这本词集,概言之,就是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千状百态,会于一心。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远古的土风民谣,到后来的古体诗,格律诗、词等,从四言诗,五言七言诗到长短句(词),可以说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致形成占主导地位的严谨优美的格律诗号令天下的格局,代有高手,传诵人口的杰作灿如繁星。这与中国历来重视诗教的传统密不可分,因为诗歌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密码,她阐释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因此,历代的文人才子,不管性情志趣如何,理想抱负如何,无不把读诗、爱诗、写诗的传统视为儒雅之举,他们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洵有道,克己复礼,就是诗书传家。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因为他们知道,“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司马迁才有“立言、立德、立功”之说,而首先是立言。道理虽不深奥,但行之非易,尤其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急剧转向时期,以利为第一旨归,能淡薄名利,向心文学,实属不易,在此,向《百年诗征》的编者、组织者致敬。这世界上什么事情,如做生意,晋升职务,做工和游历,等等,都可以在短时期内通过努力达到目的。唯有学问一途不能一蹴而就,是要立定志向,非下一定的功夫的。即便如此,也须十年准备,二十年耕耘,三十年才能开花结出一个歪瓜裂枣来。学问是种功夫,说易行难,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即使今天新诗成为主流,但对传统诗词的热爱仍大有人在。与新诗相比,写作旧体诗更见功夫和学养,不像新诗,口语口水都能入诗,甚至提出“分行即诗”的荒谬主张。可以这样断言,假如缺少诗性,诗意,诗境,即使分了行,也未必是诗。而旧体诗词就不同了,无论从形式,内容到韵律,都能更见怀抱。有些词并不分行,但诗意盎然,激情逼人,涤荡人心。没有深厚学样的人,是绝写不好博大精深的诗词来的。


  我所礼赞的,是十堰就有这一帮读书人,写作者,不随波逐流,始终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尽情地挥洒着纸上云烟,只以心灵歌唱的姿态与自由灵魂的高蹈,营造一个精神的家园,而这正是一个诗人、词人内在的心灵独白和外化的情感升华的产物。《百年诗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交流,更多的是感悟到这些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作者所带来的人生经验与大美之境。因为读一个诗人的诗,便如读本人,便知其人,而且是深入灵魂,知道作者的追问与沉思、向往与志向。(文/杨府)


570606550.jpg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