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北京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由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作家刘存根散文新著《放逐一叶扁舟—中国通史阅读随记》分享会于4月8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河北省涿鹿县县委书记路国云、张家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笑雨、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冯印涛、张家口市文联副主席王东塾、涿鹿县政协副主席牛宇航等出席。参加会议的作家、评论家王干、周振华、刘华新、顾建平、李建永、兰宁远及各界嘉宾代表等共计40余人。分享会由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主持。
此次分享会研讨的《放逐一叶扁舟》一书,是刘存根最新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入了60篇中国通史阅读随记,洋洋洒洒30万字。作品自始至终浸透着作者博大的历史情怀、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新颖的文字表述。更因其不同于其它历史读物的讲述方式和语言魅力,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散文形式。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散文领域“奔”出的一匹黑马,好读耐读,可喜可贺。
涿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黄帝、炎帝、蚩尤征战融合之地。正是这片丰沃的文化土壤,培养了刘存根这样扎实而勤奋的作家,也滋育出他深厚的历史情怀。刘存根的散文集和散文单篇曾荣获过两次冰心散文奖,是近年来颇受读者关注的散文家。他扎根基层,经历丰富,文思清晰,笔力独到。三十多年来,作者坚守散文阵地,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通过长期的写作实践,刘存根逐渐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写作风格,进入了中国散文创作队伍的前列。特别是他的笔触多为人性、自然、历史三大主题。在创作技法上尤其擅长以小见大,以情化物,洞见真性,触及灵魂。甚至可以说“刘存根散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在逐步形成。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指出:“刘存根新作《放逐一叶扁舟》进入中国现代文学馆这样的一个殿堂进行研讨、交流、分享,我觉得是带有一种历史意味的寻觅。也是燕赵大地、张垣地区以及涿鹿文化在新的时代生机蓬勃的一种展示。这本读史随记从一般性阅读进入到精神开掘层面,把散文这个文体引入到一个更深邃、更深刻、更悠远的意境中。中华文明极其深厚和广博,有待于不断开掘和发现。当然,这种开掘和发现是要付出耐心的,是要拿出功夫的。而在这种开掘和发现之中,不能没有当代人的思考。这种当代思考又不能够是同质化的,应该是独特的、个性的、有新意的。那么,刘存根显然在这样的发现中做了努力,他带有个人强烈独特的思考,也就是他的这本书的一个鲜明的特征之一。”
涿鹿县县委书记路国云在发言中认为:“涿鹿丰富的历史积淀和遗存,诞生了作家的这份思考、思索和创作冲动。也诞生了这本沉甸甸的书。我觉得他的这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接地气。二是有文学高度。三是有理性思考和独到的见解。是一部把历史与现实结合的非常完美的作品。他热爱户外运动,熟悉家乡的每一块土地,尤其是桑干河边的思索,产生了许多好文章。可以说他的作品是用脚量出来的,是用心体会出来的,是涿鹿这片土地养育出来的。”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关仁山在推荐语中说:“这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并引发深度思考的好书。读存根的散文是一种绝佳的享受,他用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以及优美的文字,构筑了沉浸式的历史图景,并做了有趣的精神探索。一叶扁舟是思想的独行,而放逐则是生命与灵魂的自由奔越。他的作品充满了哲思的语言,会带给你崭新的阅读体验。这将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历史读物。”
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在会上是这样评价的:“这本散文集的编排大体上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远自上古时期心地纯正的人类祖先,近到清代文坛中叱咤风云的一代词人,作者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呈现和阐示,更多的是故事的延伸和合理的想象。在许多篇目中,作者都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仿佛找到了与先贤和历史人物对话的入口,在精神世界的遨游和碰撞中将几千年的风雨和尘烟悉数拨开,使作品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刻,也让读者从中受益良多。例如,作者谈到列子时,由列子的精神自由上升到更为广大的东方智慧;在谈到孔子对老子的拜访时,对历史场景和人物对话做了细致的还原;站在敦煌莫高窟前,作者看到的除了精美的石窟,还有工匠们非凡的创造力……还有,作者由苏武牧羊想到忠君、风骨和民族大义,从史记里窥见司马迁孤独而丰满的灵魂,如是等等。这些想象构成了这本散文集艺术特征的一部分,也让读者为之感叹、共情。在对史料的陈述和分析过程中,作者表现出独特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眼光。在作者笔下,中国历史中很多象征性的符号都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我认为这些都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字功底。作者的历史眼光是很广阔的,并不局限于正史里的帝王将相,而更多涉及了诗词、医药、书法乃至石窟艺术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并以其广博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去试图探索历史的真相。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本书兼备了文学性与史料性。因此,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一场文学的征程和历史的漫游。”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在总结中表示:“我很欣赏存根关于历史文化散文的想法,或者说是写法。他有的篇什正写,有的篇什侧写,不苛求事实的真相,而把笔墨着重于自己的思考与联想,从而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作者、读者捆绑在一起,达到了很好的同频共振的效果。就某种穿越感而言,竟是一种很好的文学体验。这本书读来饶有兴趣,还得益于作者的文字功力,这也见诸他以前的作品中。新颖与陌生的语境引发着读者好奇,推助着思绪延伸。他用语言搭建的意象空间、用多点的妙语奇句,自然流畅地表达出那份张力与美,不卖弄,不做作,如甘霖般滋润着阅读。其实,看刘存根这本新著,本身就是在做一次历史漫游,这是一次历史的精神的文化的文学的打包式的聚合,也是在看写作者对新的一种散文样式做出的成功尝试与体验。这部书的美是多方面的,既是语言上的,也是结构技巧上的,但更为突出的是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我以为,刘存根这种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的散文,已经达到了好散文的高度与难度,很令人兴奋。在此,我衷心祝贺刘存根这部具有封神意义的散文集出版问世,也盼望他写出更多的这样的好作品来。”
刘存根在分享会感言中谈到:“历史是在行进中续写的,我们的存在自然也是历史续写的一部分。读史的确是一场值得倾心的历史文化之旅,其肃正性足以让人荡气回肠。历史的人民性不可置疑,一个个小人物在历史长河里投溅的浪花,是汹涌澎湃的组成部分。”
《放逐一叶扁舟》是以散文形式表述历史的,代表了作者成熟的个人风格,充分展现出其谋篇布局和立意求新的能力。同时也能够让读者领悟到一个基层作家的精神气质,一个有别于学院派规整严肃而呈现出的另类气象。尤其是他所做出的那种精神穿越,对历史节点有节制的还原,增强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说,这是近年来以散文形式讲述历史的一部难得的佳作。刘存根做出的努力与探索,正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具体践行,也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感动和启示。无疑,这正是散文界期待的一种收获。(单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