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白子国故地——红岩每当提起弥渡县红岩(当地方言,岩读i)这个地方,就不由想起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到了红岩不想回来这句流传于云南境内的古老民谚,内心就涌动着一股温暖的乡情。许多人都喜欢夸自己的家乡,但夸赞红岩这个地方不必添枝加叶夸大其词,它古老悠久的历史就足以令人由衷赞叹。 红岩古称白崖、勃弄。据明代谢肇淛《滇略卷七事略》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有2019-08-12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余述祥
-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五台山行记五台山海拔2325米,坐落在弥渡县苴力镇东南山巅,东与楚雄州南华接壤,北与祥云相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分布着72个落水洞,崇山峻岭、棋布罗列,一坐坐山峰,由北蜿蜒向南,绵延横亘,透出雄壮。因山势雄奇,层峦叠峰,因前看有五台,后数有五台而得名。 三月的一天,春雨刚过,我与几个文友,驾车向着隔着一座山距离的五台山进发。看到五台的指路牌,由此2019-07-20 来源:中国发布网
-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解读弥渡花灯弥渡有花灯之乡的美誉。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元宵节期间,到一年一度的弥渡县密祉花灯(庙会)节上赏花灯、品美食、看表演,成了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首选。 源于百姓祈福的活动 弥渡2019-07-15 来源:中国发布网
-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弥渡民歌源流探析《弥渡民歌》因其具有的民俗、民族、文化、历史、人文、社会、艺术审美价值,荣登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弥渡花灯》比翼齐飞,翱翔在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花园中。2019-07-14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余述祥
-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故乡的味道走进弥渡,让你不仅是面对绚丽风光、物华天宝的目不暇接;不仅是感悟厚重文化心灵的心凝形释;还有品尝特色美食的口齿生香。 弥渡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弥渡15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19-07-11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余述祥
-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走进弥渡弥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从昆明进入滇西十字路口的文献名邦,历史厚重而悠长,人文景观千古流韵,文化古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绿野仙踪,被赞誉为宜居宜业、养生福地、休闲天堂。2019-07-10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余述祥
-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到了弥渡不想媳妇的文化由来到了弥渡不想媳妇。这句流传了千年的民间谚语,在云南无人不知。古往今来,无论是阳春白雪的墨客骚人,还是满身泥土味的下里巴人,无不展开联想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空间,引起广泛的2019-07-09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余述祥
-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铜鼓的召唤那是铜鼓的声音,从遥远的战国早期传来,从秦汉传到南朝,从南朝传到唐宋。越过白子国故都,涉过红河源头九顶山麓,毗雄江畔,这就是弥渡活着的铜鼓藏着的文明。 在白子国族民眼中,2019-07-09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余述祥
-
《老余头白子国文化探寻之旅》——弥渡大地上升起的最早的炊烟弥渡,一个带有些许禅意的地方。 我似封存于九顶山九顶寺远古迷渡的精灵,又像贪婪吞食着寅街黄粉的古猿人,此刻穿越时空隧道,褪去了伪装,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白子国故地清新而又自然2019-07-09 来源:中国发布网 作者:余述祥
-
中华老字号:福同惠(一百二十三)永远的福同惠( 5 ) 应该感谢同乡挚友刘跃,是这位福同惠传人给了我写作的启迪;应该感谢倪可爱女士和福同惠诸位同仁,是他们给我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与采访便利;应该感谢经济出版社的董利斌先生、精睿印务有限公司的张运增先生、刘耀武先生和老友裴川石先生,以及刘向龙先生和为本书提供打印、排版、校对服务的原超、郭琪和韩俊芳等女士与先生。没有以上诸位至朋2017-11-11 来源:中国发布网